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恶石从来岂汝仇,安居无患却堪忧。不须更守庚申夜,留取三彭儆惰偷。
白话文翻译:
恶石从来不是你的仇敌,安稳地生活其实更值得忧虑。无须再守着庚申之夜,留给自己三分警觉以免懒惰偷懒。
注释:
- 恶石:指的是险恶的环境或危险的事物。
- 岂:岂非,难道。
- 仇:仇敌、敌人。
- 安居:安稳地生活。
- 无患:没有忧虑。
- 堪忧:值得忧虑。
- 庚申夜:指的是农历中的一个特定夜晚,古人常在这个夜晚保持警惕。
- 三彭:意指保持一定的警觉或警惕。
- 儆惰偷:警醒自己不要懒惰、偷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因其爱国情怀和文学成就而闻名。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婉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警惕。在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个人磨难后,陆游愈发感受到内心的警惕与自省的重要性,诗中表现出一种对安逸生活的警觉。
诗歌鉴赏:
《自儆》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省的诗作,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状态的思考与警惕。首句“恶石从来岂汝仇”,以反问的方式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并非外在的敌人,而是内心的懈怠与惰性。诗人认为,安稳的生活反而让人产生忧虑,这种忧虑源自于对自我懒惰的警醒。
整首诗的节奏感流畅,语言简洁明了,既具哲理性,又富有生活的真实感。陆游在这里通过“庚申夜”这一典故,借古喻今,提醒人们在安逸中保持警惕,防止懈怠。最终,诗人通过“留取三彭儆惰偷”的告诫,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给读者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恶石从来岂汝仇:恶石并不是你的敌人,实际上最危险的往往是内心的惰性。
- 安居无患却堪忧:安稳地生活没有外在的威胁,但这恰恰让人容易放松警惕。
- 不须更守庚申夜:不需要再熬夜守望,暗指对生活的警惕不必过度。
- 留取三彭儆惰偷:保留一份警觉,以防止懒惰的侵袭。
-
修辞手法:
- 反问:通过“岂汝仇”引导读者思考敌人真正的定义。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我反省和警觉的重视,强调在安逸中保持警醒的重要性,以防惰性影响生活。
意象分析:
- 恶石: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庚申夜:历史典故,象征着警惕与自律。
- 三彭:象征保持的警觉和警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自儆》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陆游
C. 李白
D. 杜甫 -
“安居无患却堪忧”中的“安居”是什么意思?
A. 幸福生活
B. 安稳生活
C. 贫穷生活
D. 奔波生活 -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快乐
C. 警醒与自省
D. 忧虑
答案: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思考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借助自然景色,表现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陆游的《自儆》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到对生活的思考,但陆游更侧重于内心的警觉与自省,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对人生享乐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