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鲈鱼》

时间: 2025-01-01 14:26:42

鲈出鲈卿芦叶前,垂虹亭上不论钱。

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

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

秋风想见真风味,秪是春风已迥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江鲈鱼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鲈出鲈卿芦叶前,
垂虹亭上不论钱。
买来玉尺如何短,
铸出银梭直是圆。
白质黑章三四点,
细鳞巨口一双鲜。
秋风想见真风味,
秪是春风已迥然。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
鲈鱼在芦苇叶前游出,
在垂虹亭上不在乎金钱。
即使买来的是玉尺,又有什么用呢?
铸造的银梭也不过是圆形的。
它们的鱼身上有三四点白色和黑色的花纹,
细小的鳞片和巨大的嘴巴显得格外鲜美。
在秋风中想要品尝真正的风味,
可惜春风已然完全变了样。

注释:

  • :指鲈鱼,是一种美味的淡水鱼。
  • :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鲈鱼的美好。
  • 垂虹亭:可能是指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垂虹指的是拱桥或高架桥。
  • 玉尺:比喻鱼的尺寸,意指鱼的体型长短。
  • 银梭:形容鱼的形状像银子铸造的梭子。
  • 白质黑章:指鱼的颜色,白色的鱼身上有黑色的斑点。
  • 秋风春风:象征着不同的季节,暗示鱼的味道随季节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强调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语言简练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江南水乡的繁荣。杨万里常常在松江一带游玩,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鲈鱼作为当地的特产,成为他吟咏的对象。

诗歌鉴赏:

《松江鲈鱼》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光和特产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了鲈鱼的鲜美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以“鲈出鲈卿芦叶前”点明鲈鱼的生动形象,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接着,诗人以“垂虹亭上不论钱”表达了对鲈鱼的珍视,似乎在说明美味的鱼与金钱无关,强调了自然馈赠的无价之宝。

诗中“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两句,既表达了对鲈鱼形态的细致观察,也隐含了对物质和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最后的两句则通过季节的变化,传递出味道的变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食物的热爱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整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光与人文情怀,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鲈出鲈卿芦叶前:描绘了鲈鱼在芦苇间游动的生动场景。
  2. 垂虹亭上不论钱:在美丽的亭子上,鱼的价值并不在于金钱。
  3. 买来玉尺如何短:即使买了长的鱼,也无法与美味相比。
  4. 铸出银梭直是圆:形容鱼的形状,强调其美丽。
  5. 白质黑章三四点:描述鱼的花纹,细致入微。
  6. 细鳞巨口一双鲜:鱼的外观特征,突显新鲜。
  7. 秋风想见真风味:在秋天想品尝真实的美味。
  8. 秪是春风已迥然:感慨春风已带走了那种味道。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尺”“银梭”形容鲈鱼。
  • 对仗:如“白质黑章”“细鳞巨口”,构成对称美。
  • 拟人:鲈鱼被赋予了情感,传递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鲈鱼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鲈鱼:象征着美味与自然的馈赠。
  • 芦叶:代表着自然环境的优雅。
  • 金钱:象征着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鲈鱼”主要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A. 河流
    B. 海洋
    C. 湖泊

  2. 诗人认为鲈鱼的价值与什么无关?
    A. 自然
    B. 金钱
    C. 朋友

  3. 诗中表达了对哪个季节的思念?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 - 张志和
  • 《江南春》 - 杜甫

诗词对比:

  • 《渔歌子》:描写渔民生活的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格与《松江鲈鱼》相似,都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情。
  • 《江南春》:描绘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杨万里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