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荼蘼二首》

时间: 2025-01-19 19:49:02

去岁诸司赏物华,荼蘼一会属侬家。

今年不识荼蘼面,却买茅柴对野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荼蘼二首
作者:杨万里

去岁诸司赏物华,
荼蘼一会属侬家。
今年不识荼蘼面,
却买茅柴对野花。

白话文翻译:

去年各个官府举办赏花活动,荼蘼花的盛会正好在我家。今年却不再认识荼蘼花的模样,只能买些茅柴对着野花。

注释:

  • 荼蘼:一种花,通常指荼蘼花,盛开时花色美丽,常用于描写春天的景象。
  • 诸司:指各个政府部门或官府。
  • 赏物华:赏花活动,欣赏花的美丽。
  • 属侬家:属于我家,指活动在自己家中举行。
  • 不识荼蘼面:不再认识荼蘼花的样子。
  • 茅柴:指用茅草和柴火做的小堆,通常用于烹饪或取暖,现此处有对比之意。

典故解析:

荼蘼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美好。这首诗提及去年的盛会,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岁月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以其自然清新的诗风和细腻的观察力著称,常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春天时写就,反映了作者对过去春日盛会的美好回忆,以及对当前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对比去年的繁华与今年的寂寞,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此首《野荼蘼》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盛会的追忆与对当前生活的感慨。第一句提到“去岁诸司赏物华”,生动勾勒出去年的花会盛景,令人向往。接着提到“今年不识荼蘼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过去的繁华不再,令人感到失落。最后一句“却买茅柴对野花”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的情绪,虽然周围的野花依然存在,但已无盛会的热闹与欢愉。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生活的变迁和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岁诸司赏物华:提到过去的赏花活动,暗示了一种繁华与热闹。
  2. 荼蘼一会属侬家:强调那次活动与自己密切相连,表达了归属感。
  3. 今年不识荼蘼面:对比现在的失落,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4. 却买茅柴对野花:描绘现实中的孤寂与无奈,虽有野花,却缺乏盛会的热闹。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情景,突显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意象:荼蘼花与野花的对比,象征着繁华与平淡的差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荼蘼:象征着春天的繁华与希望。
  • 野花:代表自然的平淡与真实。
  • 茅柴:象征着生活的简朴与朴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荼蘼”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树木
    • B. 一种花
    • C. 一种果实
    • D. 一种草药
  2. 填空题:作者在诗中回忆去年的赏花活动,表达了对____的怀念。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野花”与“荼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错)

答案:

  1. B
  2. 美好时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对孤独的感受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以自然为题材,但杨万里更注重时光的流逝与变化,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自然的归属。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杨万里的诗作及相关背景。
  • 《古诗词鉴赏指南》:分析古诗词的技巧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