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风裂寒窗,余响到我床。闻鼠有啮声,不省何物伤。儿呼须我起,顾无灯烛光。伏枕置所念,去梦通扶桑。
白话文翻译:
寒风如刀,割裂了冰冷的窗户,其回响传到了我的床边。我听到老鼠啃咬的声音,却不知它在伤害什么。孩子呼唤我起床,但四周一片漆黑,没有灯光。我伏在枕头上,放下心中的思绪,梦里前往遥远的扶桑。
注释:
- 霜风:指寒冷的风。
- 裂:形容风力强劲,仿佛能割裂物体。
- 余响:回声,这里指风声的回响。
- 啮声:啃咬的声音。
- 不省:不知道。
- 伏枕:伏在枕头上。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仙境,也指日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景仁,宋代诗人,其诗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感受到孤独与寒冷,通过梦境寻求心灵的慰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夜晚的孤独场景,诗人通过风声、鼠声等自然声音,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寒冷夜晚的孤独场景。首句“霜风裂寒窗”用“裂”字形象地描绘了寒风的凛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触觉感受。接着,“余响到我床”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寒冷的氛围。诗中的“闻鼠有啮声”和“儿呼须我起”增加了生活的真实感,而“顾无灯烛光”则强调了黑暗和无助。最后,“伏枕置所念,去梦通扶桑”表达了诗人通过梦境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风裂寒窗”:通过“裂”字,形象地描绘了寒风的凛冽。
- “余响到我床”:风声的回响传到床边,加深了孤独和寒冷的氛围。
- “闻鼠有啮声”:生活中的细节,增加了诗的真实感。
- “不省何物伤”:不知道老鼠在啃咬什么,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儿呼须我起”:孩子的呼唤,增加了生活的真实感。
- “顾无灯烛光”:强调了黑暗和无助。
- “伏枕置所念,去梦通扶桑”:通过梦境寻求心灵慰藉,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霜风裂寒窗”中的“裂”字,比喻寒风如刀。
- 拟人:“霜风裂寒窗”中的“裂”字,赋予寒风以人的行为。
- 对仗:“霜风裂寒窗,余响到我床”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寒冷夜晚的孤独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霜风:寒冷的风,象征孤独和寒冷。
- 寒窗:冰冷的窗户,象征封闭和隔绝。
- 鼠声:生活中的细节,象征不安和困扰。
- 灯烛光:光明和希望的象征,诗中缺失,强调了黑暗和无助。
- 扶桑:远方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霜风裂寒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
诗中的“扶桑”指的是什么? A. 日本 B. 中国 C. 印度 D. 韩国 答案:A
-
诗中的“顾无灯烛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绝望 C. 孤独 D. 无助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令的《霜风》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令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寒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令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总体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