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时间: 2025-01-04 10:48:20

古人重非道,饥不苟豆羹。

有为非其心,或不脱冕行。

如何後世人,以官业其生。

鄙哉乐欺人,犹以圣自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人重非道,饥不苟豆羹。有为非其心,或不脱冕行。如何後世人,以官业其生。鄙哉乐欺人,犹以圣自名。

白话文翻译

古人重视道德,即使在饥饿时也不随便接受食物。有些人虽然表面上有所作为,但内心并非真正愿意,甚至可能不脱去官帽去行动。为什么后世的人,却以官职为生计。可鄙的是那些以快乐欺骗他人,却还自称为圣人。

注释

  • 非道:不正当的途径或行为。
  • :随便,不慎重。
  • 豆羹:用豆类煮成的羹,这里指简单的食物。
  • 有为:有所作为,指表面上看起来有成就。
  • 冕行:戴着官帽的行为,指官职行为。
  • 以官业其生:以官职为生计。
  • 鄙哉:可鄙的。
  • 乐欺人:以快乐的名义欺骗他人。
  • 犹以圣自名:还自称为圣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字景仁,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特别是对官员们以官职为生计,不重视道德的行为的批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风气逐渐趋向功利,官员们往往以官职为生计,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王令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重道德的描述,对比了后世人对官职的追求和对道德的忽视。诗中“古人重非道,饥不苟豆羹”一句,强调了古人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放弃道德原则。而“如何後世人,以官业其生”则揭示了后世人以官职为生计,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最后两句“鄙哉乐欺人,犹以圣自名”更是对那些以官职为生计,却自称为圣人的行为的深刻讽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和批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人重非道,饥不苟豆羹:古人重视道德,即使在饥饿时也不随便接受食物。
  2. 有为非其心,或不脱冕行:有些人虽然表面上有所作为,但内心并非真正愿意,甚至可能不脱去官帽去行动。
  3. 如何後世人,以官业其生:为什么后世的人,却以官职为生计。
  4. 鄙哉乐欺人,犹以圣自名:可鄙的是那些以快乐欺骗他人,却还自称为圣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古人重道德与后世人以官职为生计的对比,突出了后世人对道德的忽视。
  • 讽刺:最后两句“鄙哉乐欺人,犹以圣自名”是对那些以官职为生计,却自称为圣人的行为的深刻讽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道德的重视。通过对比古人重道德与后世人以官职为生计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和批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豆羹:象征简单的食物,反映了古人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放弃道德原则。
  • 冕行:象征官职行为,揭示了后世人以官职为生计,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古人重非道”中的“非道”指的是什么? A. 道德 B. 不正当的途径或行为 C. 官职 D. 食物

  2. 诗中“以官业其生”的意思是? A. 以官职为生计 B. 以道德为生计 C. 以食物为生计 D. 以快乐为生计

  3. 诗中“鄙哉乐欺人”中的“乐欺人”指的是什么? A. 以快乐的名义欺骗他人 B. 以道德的名义欺骗他人 C. 以官职的名义欺骗他人 D. 以食物的名义欺骗他人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令的其他作品,如《秋怀》等,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比,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道德的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令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王令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