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夏和叔》
时间: 2025-01-14 05:2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矻矻雕镌役俗儿,六经尘土有谁吹。我追往圣思前躅,子苟安行即後时。大遇定为当世福,不逢犹作後来师。思量最是男儿事,此外吾曹不足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勤奋雕琢文字的俗子,六经的尘埃有谁来吹拂。我追寻古圣先贤的足迹,你若安于现状则落后于时代。重大的机遇定是当代的福祉,即便未遇也能成为后世的导师。思考是最重要的男子汉事业,除此之外我们不应有过多的期待。
注释:
字词注释:
- 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
- 雕镌:雕刻,此处指精心创作。
- 役俗儿:指被世俗所役使的人。
-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古代儒家经典。
- 尘土:比喻被忽视或遗忘。
- 前躅:前人的足迹,指先贤的成就。
- 苟安: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 後时:落后于时代。
- 大遇:重大的机遇。
- 当世福:当代的福祉。
- 不逢:未遇到。
- 後来师:后世的导师。
- 思量:思考,思索。
- 吾曹:我们这些人。
典故解析:
- 六经尘土:比喻古代经典被忽视,无人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王令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对个人责任和时代使命的思考。他鼓励人们不应满足于现状,而应积极追求更高的目标,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和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首句“矻矻雕镌役俗儿”描绘了那些被世俗所役使、只知雕琢文字的人,而“六经尘土有谁吹”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被忽视的忧虑。后文通过“我追往圣思前躅”和“子苟安行即後时”的对比,强调了积极进取和安于现状的不同后果。最后两句“思量最是男儿事,此外吾曹不足期”则总结了诗歌的主题,即思考和行动是男子的重要责任,不应有过多的期待于其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矻矻雕镌”形容勤奋创作,但“役俗儿”指出这种勤奋是被世俗所驱使,缺乏真正的价值追求。
- 第二句“六经尘土有谁吹”用“六经”代表传统文化,“尘土”象征被忽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
- 第三句“我追往圣思前躅”表明诗人自己追求古圣先贤的足迹,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
- 第四句“子苟安行即後时”警告那些安于现状的人将落后于时代。
- 第五句“大遇定为当世福”指出重大机遇是当代的福祉,强调机遇的重要性。
- 第六句“不逢犹作後来师”即使未遇到机遇,也应成为后世的导师,强调个人责任和影响。
- 最后两句“思量最是男儿事,此外吾曹不足期”总结了诗歌的主题,强调思考和行动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我追往圣思前躅”和“子苟安行即後时”的对比,强调积极进取和安于现状的不同后果。
- 象征:“六经尘土”象征传统文化被忽视。
- 排比:“大遇定为当世福,不逢犹作後来师”通过排比强调机遇和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个人不应满足于现状,而应积极追求更高的目标,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六经尘土”、“前躅”、“大遇”、“後来师”。
- 详细解释:“六经尘土”象征传统文化被忽视;“前躅”象征先贤的成就;“大遇”象征重大机遇;“後来师”象征后世的导师。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六经尘土有谁吹”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A. 传统文化的忽视 B. 个人理想的追求 C. 社会风气的批判 D. 时代使命的思考
- 诗中“我追往圣思前躅”表明诗人追求什么? A. 古圣先贤的足迹 B. 个人理想的实现 C. 社会风气的改变 D. 时代使命的完成
- 诗中“子苟安行即後时”警告什么? A. 安于现状的人将落后于时代 B. 积极进取的人将领先于时代 C. 个人理想的追求 D. 社会风气的批判
- 诗中“思量最是男儿事”强调什么? A. 思考和行动的重要性 B. 个人理想的追求 C. 社会风气的批判 D. 时代使命的思考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阅读王令的其他作品,如《秋怀》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其思想和艺术风格。
- 诗词对比:可以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如苏轼、黄庭坚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诗人在表达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异同。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王令诗集》等,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了解王令的诗歌和宋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