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子作亭于官舍明清堂后种竹殆千竿余名其亭以留客取老杜竹深留客处之句因题二小诗云 其二》
时间: 2025-01-17 11:21:13意思解释
逮子作亭于官舍明清堂后种竹殆千竿余名其亭以留客取老杜竹深留客处之句因题二小诗云 其二
作者: 曾几 〔宋代〕
原文展示:
种竹无他事,林间与客游。
自应携手入,安用闭门留。
静可过僧夏,清宜对奕秋。
衰翁九节杖,来往亦风流。
白话文翻译:
种竹没有别的事情,只是在林间陪伴客人游玩。
应该携手共入,无需关上门留客。
静谧的环境可以度过僧侣的夏天,清爽的地方适合在秋天下棋。
即使是拄着九节杖的衰老翁,也是来往自如,风度翩翩。
注释:
- 种竹:种植竹子。
- 无他事:没有其他的事情。
- 携手入:手拉手进入竹林。
- 闭门留:关上门来留住客人。
- 静可过僧夏:宁静的环境可以让僧侣安度夏季。
- 清宜对奕秋:清净的地方适合在秋天下棋。
- 衰翁九节杖:年老的老人拄着九节杖,象征年纪大了。
- 风流:风度翩翩,潇洒自如。
典故解析:
“九节杖”是古代一种常见的拐杖,象征着老年人的智慧与风度。诗中提及的“僧夏”与“奕秋”分别暗指夏秋两季,体现了时光的流逝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多关注生活细节,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为官之际,因种竹而生发的诗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相聚的期待,体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竹林游玩场景,表现出一种闲适与自然的结合,诗人通过种竹这一细节,传达了对友人相聚的珍视。起句“种竹无他事”直接表明了诗人生活中的宁静与淡泊,从而引出后续的游赏意图。
在“自应携手入,安用闭门留”中,诗人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友谊的重要性,暗示了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后两句则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结合,强调宁静和清新的环境对身心的益处,诗人不仅在描绘景色,同时也在探讨生活的意义。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谊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竹无他事:开篇即表明诗人种竹的意图,强调其单纯与宁静。
- 林间与客游:描绘与朋友在竹林中游玩的画面,突显人与自然的和谐。
- 自应携手入: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携手共进。
- 安用闭门留:不需要用关门来留住朋友,强调开放的心态。
- 静可过僧夏:宁静的环境适合修行,象征内心的平和。
- 清宜对奕秋:清新的秋天适合下棋,展现悠闲的生活态度。
- 衰翁九节杖:老者的形象象征着智慧与风度。
- 来往亦风流:即便年老依然潇洒自如,强调人生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林比作友人聚会的场所。
- 对仗:如“静可过僧夏,清宜对奕秋”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 拟人:通过“携手”“来往”等动词赋予竹林生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远离喧嚣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竹:象征高洁、坚韧,代表诗人理想的生活方式。
- 林间:自然的宁静,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僧:象征修行的人,传达出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 衰翁:象征着经历与智慧,展示了岁月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种竹无他事”中的“他事”指的是什么?
A. 其他事情
B. 种竹的事情
C. 游玩的事情 -
诗中提到“衰翁九节杖”,这个形象主要表现什么?
A. 年轻人的风流
B. 年长者的智慧与风度
C. 竹子的美丽 -
诗中提到“静可过僧夏”,这句的意思是?
A. 僧人可以静静地度过夏天
B. 夏天没有僧人
C. 夏天不适合修行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里馆》 by 王维:同样描绘竹林的隐逸生活。
- 《题竹石》 by 郑板桥:表达对竹子的赞美及其象征意义。
诗词对比:
- 曾几的《逮子作亭》与王维的《竹里馆》均表现对竹林生活的向往,但曾几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和内心的修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涵盖了多位宋代词人的作品,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进行解析和解读的书籍,适合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