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刘千岁喜折仲古见过二首韵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8:51:23

门对分流水,窗横别岸山。

茅茨居不剪,蓬荜昼常关。

倾盖曾三径,摇旌每数间。

犹欣龙阁老,携得好诗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对分流水,窗横别岸山。
茅茨居不剪,蓬荜昼常关。
倾盖曾三径,摇旌每数间。
犹欣龙阁老,携得好诗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居所:门前流水潺潺,窗外是遥远的山峦。茅屋的草顶不曾修剪,蓬蓬的竹帘在白天始终关闭。曾经我在这里漫步三条小路,时常随风摇动的旗帜。如今仍然欣喜于龙阁老的到来,带来了美好的诗篇。

注释:

  • 门对分流水:形容门前流淌的溪水,分开流向两边。
  • 窗横别岸山:窗外的远山横亘在别岸,形成美丽的风景。
  • 茅茨居不剪:茅草屋顶未曾修剪,保持原貌。
  • 蓬荜昼常关:竹帘白天常闭,不与外界交往。
  • 倾盖曾三径:曾经在这里游玩过三条小径。
  • 摇旌每数间:每间房子前的旗帜随风摇动。
  • 犹欣龙阁老:仍然欣喜于龙阁老的到来。
  • 携得好诗还:龙阁老带来了美好的诗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瞻,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生平经历较少记载,但其诗作流传后世,显示出深厚的文学素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曾几与友人相聚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欣赏,反映了宋代士人闲适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的开篇“门对分流水,窗横别岸山”,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生活氛围。接下来的“茅茨居不剪,蓬荜昼常关”,则展现出一种简朴和恬淡的生活态度,仿佛诗人并不追求奢华,而是更向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在后两联中,诗人回忆起曾经的游历与风景,“倾盖曾三径,摇旌每数间”,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犹欣龙阁老,携得好诗还”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诗人对美好诗篇的向往和欣喜,增添了整首诗的内涵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对分流水: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水流轻柔,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窗横别岸山:窗外的山峦增添了空间感,给人以远离尘嚣的感觉。
  • 茅茨居不剪:表现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强调自然的原始美。
  • 蓬荜昼常关:说明诗人喜欢安静的生活,不愿意与外界交往。
  • 倾盖曾三径:回忆往昔,表达对自在生活的怀念。
  • 摇旌每数间:描写小屋前的旗帜,象征着生活的安逸。
  • 犹欣龙阁老:强调与友人相聚的快乐,增添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 携得好诗还:表现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与欣赏,体现了诗的精神内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门对分流水,窗横别岸山”,对称的结构使诗句更加和谐。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拟人:如“摇旌”,赋予旗帜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珍视,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洒脱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宁静。
  • :象征着稳重与高远,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
  • 茅茨与蓬荜: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
  • 龙阁老:象征着智慧与文化,代表着诗人对友人的钦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门对分流水”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自然
    C. 热闹的集市
    D. 灯火辉煌的夜景

  2. “犹欣龙阁老,携得好诗还”中“龙阁老”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友人
    C. 一位名士
    D. 一位官员

  3. 诗人用“茅茨居不剪”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对奢华生活的向往
    B. 对简朴生活的热爱
    C. 对繁忙生活的逃避
    D. 对旅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宁静的情感。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与自然,但曾几的诗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王维的诗则更加强调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