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殿秋 其二
袁思古
秋夜露,芰荷香。
疏棂微透水风凉。
渔歌遥和鸣榔去,
得悟穷通是此乡。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夜的露水中,芰荷散发着清香。
稀疏的窗棂微微透出凉爽的水风。
远处渔船的歌声与鸣榔声遥遥相和,
在这里领悟到生死的奥秘就是这片乡土。
注释:
字词注释:
- 秋夜:秋天的夜晚。
- 露:指夜晚的露水,象征清凉和宁静。
- 芰荷:指的是荷花,通常生长在水中,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 疏棂:指窗棂,形容窗户的稀疏,透光透风。
- 水风:指从水面上吹来的凉风,带有水气。
- 渔歌:渔民在捕鱼时唱的歌,通常富有生活气息。
- 鸣榔:一种乐器,通常用来伴奏,象征乡村的生活气息。
- 穷通:指生死、命运的变化,象征人生哲理。
典故解析:
- 桂殿:象征着高雅和美好,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乡土:常常在诗词中代表着归属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思古,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闻名。其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桂殿秋 其二》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对秋夜的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学的领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内心的纠结和追求。
诗歌鉴赏:
《桂殿秋 其二》是袁思古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诗的开头以“秋夜露,芰荷香”引入,描绘出一个宁静而清新的夜晚,露水和荷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以清凉的感受。接着“疏棂微透水风凉”描绘了窗外的景象,透过稀疏的窗棂,微风轻轻拂过,带来水面的凉意,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气氛。
然而,随着“渔歌遥和鸣榔去”的出现,诗人将视线转向远方的渔村生活,渔歌与鸣榔的声响交织在一起,使得这幅秋夜的画面更具生动感。最后一句“得悟穷通是此乡”则是诗的高潮,诗人在这片乡土中领悟到了生死的道理,显示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夜露,芰荷香:展现秋天夜晚的宁静,荷花的香气增强了自然的美感。
- 疏棂微透水风凉:通过窗棂传入的凉风,突显出秋夜的清凉。
- 渔歌遥和鸣榔去:远处渔歌的回响与鸣榔声交织,表现出生活的和谐与生机。
- 得悟穷通是此乡:在这片乡土中,诗人领悟到人生的奥秘,表达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形成鲜明的意象。
- 对仗:如“秋夜露,芰荷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生命的特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宁静、成熟和丰收的季节。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渔歌:象征乡村生活的简单和朴实。
- 鸣榔:象征乡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芰荷”指的是什么花? A. 菊花
B. 荷花
C. 玫瑰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种情感? A. 失落
B. 乡愁
C. 喜悦 -
“得悟穷通是此乡”中的“穷通”指的是什么? A. 贫富
B. 生死
C. 成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对故乡的思念,但更直接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光的描写,体现了对家人的深情,感情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
- 《袁思古诗集》
- 《中国古诗词讲解》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词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