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殿秋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9:02:17

惊觉后,月华浓。

天风已度五更钟。

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扃几万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殿秋二首 其二
作者: 龚自珍

惊觉后,月华浓。
天风已度五更钟。
此生欲问光明殿,
知隔朱扃几万重。

白话文翻译:

在惊觉之后,月光愈发明亮。
天上的风已吹过五更时分的钟声。
这一生我想询问光明殿,
却不知道隔着那朱红的门有多少重重阻隔。

注释:

  • 惊觉:突然醒悟、觉醒。
  • 月华:月光。
  • 天风:天空中的风。
  • 五更钟:指夜里的五更,古代时辰的划分。
  • 光明殿:指光明的地方或理想的境界。
  • 朱扃:朱红色的门,象征着阻隔。

典故解析:

“光明殿”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境界,常用来象征人们心中的理想和追求。而“朱扃”则强调了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隔阂,寓意追求理想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字必恭,号秋瑾,晚号“湘江渔者”,清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龚自珍早年曾在科举中获得优异成绩,后因不满清朝的政治腐败而积极参与改革,作品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朝道光年间,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理想和真理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桂殿秋二首 其二》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与深邃,诗人在月光下的觉醒使他对人生的思考变得更加深刻。诗的开头“惊觉后,月华浓”,展示了诗人在寂静夜晚的突然觉醒,月光的明亮映照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接着“天风已度五更钟”,描绘了时光的流逝,仿佛提醒他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时间无情地流逝。最后两句“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扃几万重”,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朱红的门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阻隔,显示了追求真理的艰难和不可得。

整首诗在意象上以“月华”“天风”“光明殿”构成了一个孤独而理想化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邃而真挚,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惊觉后,月华浓”:诗人突然醒来,感觉到月光的浓烈,暗示夜深人静时的思考。
    • “天风已度五更钟”:夜已深,时间在流逝,风声也带来了孤独的感受。
    • “此生欲问光明殿”:诗人想要询问理想的地方,表达了对理想的向往。
    • “知隔朱扃几万重”: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隔阂,感慨追寻的艰难。
  • 修辞手法:使用了对仗(“月华浓”与“天风已度”)和象征(“光明殿”象征理想)等修辞手法,使诗句富有音乐感和画面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对光明未来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力感的深思,具有哲理性和普遍性。

意象分析:

  • 月华:象征光明、希望,亦可以理解为理想的象征。
  • 天风:代表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暗示孤独和思考。
  • 光明殿:理想、真理的象征,代表人们心中向往的境界。
  • 朱扃:象征阻隔、困难,表达人们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惊觉后,月华浓”中的“月华”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光
    • B. 月光
    • C. 星光
    • D. 烛光
  2. 诗中提到的“光明殿”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人们的理想
    • C. 诗人的家
    • D. 自然风光
  3.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

    • A. “天风已度五更钟”
    • B. “知隔朱扃几万重”
    • C. “此生欲问光明殿”
    • D. “惊觉后,月华浓”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龚自珍的《桂殿秋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思考的情感。龚自珍更加关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李白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龚自珍研究》
  • 《古诗文赏析与解读》
  • 《诗词鉴赏与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