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桂殿秋九首 其一
作者: 奕绘 〔清代〕
原文展示:
松林下,道士家。山门野水养蛤蟆。一坡芳草浓于绣,绿叶黄英紫白花。
白话文翻译:
在松林之下,有一位道士的家。山门前的野水滋养着蛤蟆。一片芳草比绣花还浓郁,绿叶、黄花、紫花、白花交相辉映。
注释:
- 松林: 指生长松树的森林,象征宁静和高洁。
- 道士: 道教的修行者,通常隐居山林,追求长生不老。
- 山门: 指寺庙或道观的入口,隐喻宗教的庇护。
- 蛤蟆: 青蛙的一种,常在水边栖息,象征自然的和谐。
- 芳草: 指香气浓郁的草,常用以象征生机。
- 浓于绣: 比喻草色鲜艳,绣花的美丽程度。
典故解析:
此诗未明显涉及典故,但可以理解为道教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体现出道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奕绘,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
- 创作背景: 作为道教文化的倡导者,诗人在创作中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展现了道士隐居生活的理想状态。开头两句“松林下,道士家”,设置了诗歌的背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提到“山门野水养蛤蟆”,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生动场景,也暗示了道教追求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最后两句通过“芳草浓于绣”的比喻,描绘了草地的繁茂和花朵的色彩,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传达出一种生命的丰盈感。
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意象生动,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带给读者一种心灵的洗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松林下,道士家。”:开篇点明地点与人物,展现道士的隐居生活。
- “山门野水养蛤蟆。”:描绘自然环境,传达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
- “一坡芳草浓于绣,”:以比喻手法形容草地的美丽,增强视觉冲击力。
- “绿叶黄英紫白花。”:色彩丰富,展现生机盎然的春夏景象。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浓于绣”,通过比喻增强图景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表现出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松林: 象征宁静与高洁。
- 道士: 代表隐士生活和道教哲学。
- 蛤蟆: 自然生灵的象征,体现生机。
- 芳草与花: 代表生命的繁茂与自然的美丽,传达出诗人的欣喜与感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
- A. 山林
- B. 海边
- C. 城市
- D. 郊野
-
诗中提到的生物是什么?
- A. 鱼
- B. 蛤蟆
- C. 鸟
- D. 虫
-
-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居秋暝》王维
-
诗词对比:
- 本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体现出清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奕绘则强调自然的生动景象。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歌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