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惠国垂芳久,泸南锡第初。
诗书今有此,衣钵正关渠。
业大喧朝野,儒酸羡里闾。
只言三桂盛,五桂尚权舆。
白话文翻译:
惠国(指惠国的名声)已经流传很久,泸南(即泸州南部)才刚刚开始生辉。
如今诗书都有了这位贤人,衣钵(指传承的文化和学识)正好在他手中。
他的业绩在朝堂和百姓中都很显赫,儒家学者在乡里也对他心怀羡慕。
人们只知道三桂(指桂林、桂阳、桂林的名声)非常兴盛,而五桂(即五桂山)还在权力的车轮下。
注释:
- 惠国:指的是以仁爱、德行著称的国家或地方。
- 泸南:地名,指四川泸州南部地区。
- 衣钵:比喻传承的学识或文化。
- 业大:指事业成就的巨大。
- 儒酸:指儒生心中酸楚,因羡慕而生的情绪。
- 三桂:指桂林、桂阳等地,表示这几个地方的兴盛。
- 五桂:可能指与权力相关的地方或事物。
典故解析:
- 惠国: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形容德行高尚的国家。
- 衣钵:源自佛教,传说中指传承的法器,引申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关注社会现实,常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社会风气变迁之际,诗人对当时的文化、教育状况表达了深深的思考与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惠国与泸南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与个人成就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指出惠国的声名远播,接着提到泸南的刚刚崭露头角,为后文铺垫。诗人通过“诗书今有此”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示出对当代文化人的期盼与寄托。“衣钵正关渠”则进一步指出,优秀的思想与文化应在有才之人手中延续。后两句则转向对当代社会的观察,表现出对名利的批判和对学者心态的揭示,表达了个人成就与社会舆论之间的复杂关系。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既有赞美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文化、社会的深刻理解与关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惠国垂芳久”:指惠国的美名已经流传了很久,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 “泸南锡第初”:泸南的兴起才刚刚开始,暗示文化的崛起需要时日。
- “诗书今有此”:如今有了这样的人才,他的出现是对文化的推动。
- “衣钵正关渠”:传承的重要性,说明知识与文化的延续在他手中。
- “业大喧朝野”:他的成就得到广泛认可。
- “儒酸羡里闾”:反映出普通儒生的羡慕和无奈。
- “只言三桂盛”:人们只关注表面的盛况。
- “五桂尚权舆”:暗示权力中心的复杂与不易。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惠国垂芳久,泸南锡第初”。
- 隐喻:如“衣钵”象征文化传承。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文化传承与社会成就的反思,传达了对当代士人的期盼,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名利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 惠国:象征德行与文化的理想。
- 泸南:象征新兴的文化力量。
- 衣钵:象征知识的传承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惠国”主要象征什么?
- A. 经济发展
- B. 德行与文化
- C. 个人成就
- D. 乡土情怀
-
“三桂”和“五桂”在诗中分别象征什么?
- A. 名声与权力
- B. 乡土与文化
- C. 传统与现代
- D. 诗书与礼乐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曹彦约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但曹的视角更偏向于文化的传承,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动荡。在意象上,曹的“惠国”与“泸南”与杜的“国破山河在”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曹彦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