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争先报国耻非夫,过后论功失故吾,
志士斗量贤士少,赤松游处智名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耻辱的强烈愤慨,认为在国家危难之时,争先报国的人并非真正的英雄;而在事后讨论功劳时,往往会失去过去的身份。志士和贤士之间的较量,真正具备才德的人却少之又少,像赤松这样隐居的智者,其名声却无人问津。
注释:
- 争先:争先恐后,形容竞相表现。
- 报国耻:报仇雪恨,指为国家的耻辱而奋起。
- 论功:讨论功劳。
- 志士:有志于国家事业的人。
- 赤松:指赤松子,古代著名的隐士和智者。
- 智名无:智慧与名声都没有,意指受到冷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闻名。其诗风多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元夕战场归途中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才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人才与名望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直面国家的耻辱,表达了诗人对勇于报国者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在动荡年代,真正的英雄往往不被认可。后面两句则转向对志士和贤士的反思,指出在当前的社会中,真正有才德的人少之又少,许多隐士虽然智慧卓绝,却被世人遗忘。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人才流失的忧虑,也突出了社会对真正智慧的冷漠。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显示了诗人的崇高理想与深刻忧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争先报国耻非夫:强调在国家受到侮辱时,勇于报国的人并不都是英雄。
- 过后论功失故吾:讨论功劳时,往往会失去自己的身份和过去。
- 志士斗量贤士少:志士与贤士之间的竞争,真正的贤士却很少。
- 赤松游处智名无:即使是像赤松这样的智者,名声也无人问津。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赤松的意象用来比喻被冷落的智慧。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才的思考,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无奈与忧虑。
意象分析:
- 国家的耻辱:象征着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 志士与贤士:代表了社会中的真正人才与被忽视的智慧。
- 赤松:隐士的象征,代表了被社会遗忘的真正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赤松”是谁的象征? a) 英雄 b) 隐士 c) 贤士
- 诗人认为真正的志士有多少? a) 很多 b) 很少 c) 一些
- 诗歌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报国情怀 b) 对社会的批判 c) 对人才的思考
答案:
- b) 隐士
- b) 很少
- c) 对人才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杜甫与曹彦约的作品都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忧国忧民的情感,而曹彦约则强调对人才的理解与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