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4-09-19 20:41:54

欲写壮怀仍苦病,真成无奈无求。

枫丹白露碧云流。

蛰居慵出户,辜负水天秋。

还是仙翁腰脚健,看花携伴登楼。

神仙眷属几生修。

读诗分乐趣,也算侍清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作者:田遨

欲写壮怀仍苦病,真成无奈无求。
枫丹白露碧云流。
蛰居慵出户,辜负水天秋。
还是仙翁腰脚健,看花携伴登楼。
神仙眷属几生修。
读诗分乐趣,也算侍清游。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想写下壮丽的情怀,却因病痛而无法实现,真是无奈又无求。枫树林和白露交织,碧蓝的云朵悠悠飘流。我懒于出门,错过了水天相映的秋天。还是那位仙翁身体健朗,能携伴看花登楼。神仙眷侣不知经历了多少轮回才能修成。读诗的乐趣,也算是陪伴我清幽的游览。

注释:

字词注释:

  • 壮怀:壮志豪情,指豪迈的情感。
  • 苦病:遭受病痛的折磨。
  • 枫丹白露:指枫树和白露,形容秋天的景色。
  • 蛰居:隐居、躲避在家中。
  • 辜负:辜负、错过。
  • 仙翁:指年老的仙人,象征健康长寿。
  • 神仙眷属:神仙的伴侣,指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 侍清游:陪伴清幽的游玩,指享受诗词带来的乐趣。

典故解析:

  • 仙翁:在中国文学中,仙人常被描绘为长生不老、身体健康的象征,表现出对长寿和健康的向往。
  • 水天秋:水天相接的秋天,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田遨,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田遨的诗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因病而感到无奈之际,表达了对壮志未酬的无奈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诗歌带来的内心慰藉。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词作。诗人以“欲写壮怀”开篇,展示了其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然而因“苦病”而感到无奈,这种强烈的对比引发了读者的共鸣。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枫丹白露碧云流”生动地呈现出秋天的景色,给人一种恬静而又美好的意境。这一方面让人感到忧伤,另一方面又渗透出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在生活中,诗人选择“蛰居”,反映了他因病而无法参与美好事物的无奈,令人心生怜惜。而“还是仙翁腰脚健”的描写,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传达出对健康长寿的渴望。最后,诗人通过“读诗分乐趣,也算侍清游”来强调诗歌给予他的慰藉与乐趣,表明即使生活有诸多不如意,读诗仍能带来心灵的平静和满足。

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了一种对生命、健康和美好生活的深切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启发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写壮怀仍苦病”:想要表达豪情壮志,但因疾病而苦恼。
  • “真成无奈无求”:真心感到无奈,已无所追求。
  • “枫丹白露碧云流”:描绘秋天的美景,枫树、白露和流动的云彩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 “蛰居慵出户,辜负水天秋”:因病而懒于出门,错过了欣赏秋天的良机。
  • “还是仙翁腰脚健”:强调仙翁的健康,渴望能有这样的状态。
  • “看花携伴登楼”:想象与朋友一同登楼看花,享受生活的乐趣。
  • “神仙眷属几生修”:神仙的伴侣需要几世的修炼,强调美好关系的珍贵。
  • “读诗分乐趣,也算侍清游”:读诗带来的乐趣可以算作陪伴自己清幽的游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翁”比作理想的长寿者,象征健康与幸福。
  • 拟人:自然景物如“碧云”具有人情味,形成亲切的意象。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壮志未酬的无奈、对健康长寿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美和诗歌的热爱,展现出一种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壮怀:象征豪情与理想。
  • 枫丹白露:象征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 仙翁:象征健康与长寿。
  • 清游: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因何而感到无奈?
    A. 因为生活贫困
    B. 因为疾病
    C. 因为家庭琐事
    D. 因为外界压力

  2. 诗中提到的“仙翁”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健康长寿
    C. 旅行
    D. 权力

  3. “读诗分乐趣”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B. 对诗歌的热爱
    C. 对世俗的厌倦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的豁达与洒脱,而田遨的《临江仙》更多表现出对病痛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首作品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但情绪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田遨诗集》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