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甲寅中秋同吴瑶如园次香为痛饮》

时间: 2025-01-09 00:19:20

高柳忽催明月出,生公呼上湖船。

世间难得有情圆。

相逢常此夜,忘却用兵年。

泼饮但愁鸣酒瓮,倾囊再买江鲜。

万人耳语听三弦。

更深游女散,便借石场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柳忽催明月出,生公呼上湖船。
世间难得有情圆,相逢常此夜,忘却用兵年。
泼饮但愁鸣酒瓮,倾囊再买江鲜。
万人耳语听三弦,更深游女散,便借石场眠。

白话文翻译

高大的柳树突然催促着明月升起,生公(指诗中的朋友或知己)呼唤着我上船。
世间难得这样情意圆满的时刻,相逢常在今晚,忘却了战乱的岁月。
痛快饮酒只忧虑酒瓮发出的鸣声,倾尽所有再去购买江边的新鲜美食。
成千上万的人耳语听着三弦的悠扬,更深的夜晚,游女们散去,便在石场借宿。

注释

  • 高柳:指高大的柳树,柳树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柔情和离别。
  • 明月:象征团圆和美好时光。
  • 生公:此处指朋友或知己,表达与朋友共度佳节的情感。
  • 泼饮:痛快地饮酒。
  • 鸣酒瓮:酒瓮发出的声响,暗指喝酒时的欢愉与烦恼。
  • 江鲜:指江边的新鲜水产品,象征丰盛的美食。

典故解析

  • 中秋节:诗中提到的相逢和明月,暗指中秋节的团圆,传统上被视为亲友团聚的时刻。
  • 用兵年:提到的战乱年代,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人在此时想忘却烦恼,追求宁静和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溶,明代诗人,擅长写诗,情感真挚,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团圆佳节,诗人借此机会与朋友欢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此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描绘了朋友相聚、品酒赏月的情景,情感真挚而细腻。开头的“高柳忽催明月出”引入了夜晚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与朋友的相聚,表达对难得团圆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岁月的无奈与遗憾。诗中“泼饮但愁鸣酒瓮,倾囊再买江鲜”展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尽管有忧虑,但更多的是享受当下的快乐。最后,夜深人静,游女散去,诗人以“借石场眠”收尾,给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出诗人对友谊、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高柳忽催明月出:描绘夜晚的静谧和明月的升起,柳树为背景。
    2. 生公呼上湖船:朋友的召唤,暗示友谊的温暖。
    3. 世间难得有情圆:感叹这种团圆的情感难得。
    4. 相逢常此夜,忘却用兵年:在此美好夜晚,忘却往日的战乱与苦痛。
    5. 泼饮但愁鸣酒瓮:尽情饮酒,却又担心酒声打扰。
    6. 倾囊再买江鲜:无所顾忌,尽情享受美食。
    7. 万人耳语听三弦:烘托热闹的氛围,音乐声中人们的低语。
    8. 更深游女散,便借石场眠:夜深人静,游女散去,诗人借宿以示生活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树与明月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万人耳语听三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柳树催促月出,营造出自然生动的场景。
  • 主题思想:本诗表达了对友情与团圆的珍视,反映了在动荡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高柳:象征柔情与怀旧。
  • 明月:象征团圆与美好。
  • 酒瓮:象征生活的乐趣与忧虑。
  • 江鲜:象征丰盛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元宵节
    • D. 春节
  2. “高柳忽催明月出”中的“高柳”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柔情
    • C. 忍耐
    •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曹溶的《临江仙》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描绘了月夜的美好与孤独。前者更侧重于团圆与友情,后者则展现了孤独与自我对话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曹溶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