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中秋》
时间: 2025-01-06 05:40: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中秋
作者: 伯昏子 〔当代〕
万木同清,五湖一色,天涯共此凝眸。
渐疏星将灭,烟澹悠悠。
梧色年年伤碧,似有情,不坠琼秋。
霜天阔,孤枝夜鹊,声咽危楼。
横流。梦随雁去,怨寥廓寒涛,尽误归舟。
忽仙葩摧折,魂断难收。
当时恨犹著心头。
殊无绪,金樽对人,聊慰圆愁。
白话文翻译:
在这清澈的万木之中,五湖水色相连,远在天涯的我们共同凝视着这一刻。渐渐疏远的星光快要熄灭,烟雾轻轻飘荡。每年秋天的梧桐树色依旧令我感到伤感,似乎它也有情,始终不愿放弃这美好的秋天。霜冷的天空辽阔,孤零零的枝头上停着夜鹊,哀鸣在高楼之上。
梦随大雁而去,怨恨在空旷的寒波中,尽管我已经迷失了归途。忽然间仙花被摧折,灵魂断裂难以收回。
当时的怨恨仍然刻在心头,心中无所依托,举起金杯对着朋友,聊以慰藉这圆满的愁绪。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木同清:形容树林清晰可见,意指自然景色清澈。
- 五湖一色:五湖的水色相同,描绘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
- 梧色年年伤碧:每年秋天的梧桐树的颜色令我感到忧伤。
- 霜天阔:霜降后的天空显得格外辽阔。
- 孤枝夜鹊:孤独的枝头停着夜晚的乌鹊,象征孤独与哀伤。
典故解析:
- 凤凰台: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夜泊牛渚怀古》中提到的地点,象征着古代的美好与怀古之情。
- 圆愁:指中秋节月圆之时,心中愁苦得以慰藉,但愁绪依然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伯昏子是当代诗人,以其深情的词句和独特的意象而闻名。其作品多以自然和人情为主题,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之际,正值月圆之时,诗人怀着对亲友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愁苦与惆怅。
诗歌鉴赏:
《凤凰台上忆吹箫 中秋》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篇。诗人在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里,借助自然景色来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万木同清,五湖一色”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画面,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情感的阴霾逐渐浮现,尤其是“梦随雁去,怨寥廓寒涛”的表达,给人一种寒冷与失落的感觉。
诗中“梧色年年伤碧,似有情,不坠琼秋”,将梧桐树的色彩与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最后的“金樽对人,聊慰圆愁”,虽有对亲友的慰藉,却也道出心中难以释怀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对团圆的渴望与对过往的追忆。
整首诗在意境上层层递进,先是自然美的描绘,再到内心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丰富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木同清,五湖一色:表现自然景色的和谐与清澈。
- 渐疏星将灭,烟澹悠悠:描绘夜空星星逐渐消失,淡淡的烟雾飘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梧色年年伤碧:引入对秋天的思考,梧桐的颜色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往事的怀念。
- 霜天阔,孤枝夜鹊,声咽危楼:通过孤独的夜鹊与高楼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哀伤。
- 梦随雁去,怨寥廓寒涛:梦中的思绪随大雁而去,怨恨在寒冷的海浪中涌动,表现出对失去的无奈。
- 忽仙葩摧折,魂断难收:突如其来的伤痛,仿佛美丽的花朵被摧毁,灵魂也难以再聚集。
- 当时恨犹著心头:对过去的怨恨依然深深烙印在心中。
- 殊无绪,金樽对人,聊慰圆愁:最后转向与人共饮,虽然心中愁绪难解,但仍试图通过饮酒来寻找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梧色年年伤碧”将梧桐树的颜色与情感相联系。
- 拟人:如“似有情,不坠琼秋”,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孤枝夜鹊,声咽危楼”,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中秋为背景,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孤独感与愁绪,展现了对团圆的渴望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及分析:
- 万木: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五湖:代表广阔的天地与心灵的寄托。
- 梧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日的怀念。
- 孤枝夜鹊:表达孤独与悲伤。
- 金樽:象征饮酒的欢乐与短暂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木同清,五湖一色”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人生无常
- B. 自然和谐
- C. 亲情羁绊
- D. 对秋天的怀念
-
“霜天阔,孤枝夜鹊”中的“夜鹊”象征了什么?
- A. 欢乐
- B. 孤独
- C. 团圆
- D. 思念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在描写月夜的孤独与思念,突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强调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与伯昏子的诗歌主题相似,但情感色彩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伯昏子研究》
- 《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