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时间: 2025-01-06 05:38: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者: 蔡淑萍 〔当代〕
风啸疏枝,雪摧衰草,黯然还过清秋。
况一声珍重,恨满心头。
能怨青山遮断,荒漠远客自难留。
凭残柳,何禁折损,怎系离愁?愁愁。
自今往后,应目断天涯,尺素难投。
叹门前流水,焉得西流!
何处长缨千丈,悬白日长照书楼?
诗吟苦,方求索时,不负同游。
白话文翻译
在风中啸叫的树枝上,雪压倒了衰败的草,黯然地经过了清秋。
更何况那一声珍重的话语,恨意充满心头。
能怨那青山遮断了去路,荒凉的沙漠使远客难以停留。
倚靠着残柳,何必在意折损,如何系住这离愁?愁愁。
从今往后,应当遥望天涯,书信难以寄托。
叹息门前的流水,何以向西流去!
哪里有长长的缨绳千丈,可以悬挂在白日之下,照耀书楼?
吟唱诗歌的苦,正是求索之时,不辜负曾经的同行。
注释
- 啸:风声或动物叫声,这里指风声。
- 衰草:指已经枯萎的草。
- 珍重:指珍惜、重视的感情。
- 青山:象征着阻隔的障碍。
- 离愁:因分别而产生的忧伤情感。
- 尺素:指书信,古时以尺和素纸为单位。
- 长缨:指长绳,象征着希望或追求。
- 书楼:书籍、知识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淑萍是当代女诗人,作品常关注情感与自然,表达细腻的内心感受。她的诗作多以古典诗词为基础,融合现代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冬交替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离愁别绪。诗中蕴含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首充满情感波澜的诗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缅怀和对未来的迷茫。诗的开头用“风啸疏枝,雪摧衰草”描绘出一种萧条的意境,借助秋冬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浓厚的离愁氛围。接着,诗人强调“一声珍重”的重要性,恨意在心头涌动,反映出对失去的深切惋惜。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用“青山遮断”和“荒漠远客”来象征人生的障碍与孤独,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诗中反复提到的“离愁”不仅是对情感的描绘,更是一种对生活无奈的叹息。特别是“自今往后,应目断天涯,尺素难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信件寄托的无望。
最后,诗人以“长缨千丈,悬白日长照书楼”结束,似乎在寻找一种能够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希望,然而这种希望又显得遥不可及。这首诗整体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令人联想到人生的种种无常与思念的苦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啸疏枝,雪摧衰草:描写秋冬时节的自然景象,风声和雪的重压,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凋零。
- 黯然还过清秋:带着忧伤的心情回忆过去的时光。
- 况一声珍重,恨满心头:珍惜的回忆中夹杂着无法释怀的恨意。
- 能怨青山遮断,荒漠远客自难留:对人生阻碍和孤独感的感慨。
- 凭残柳,何禁折损,怎系离愁?愁愁:即使是残破的柳树也无能为力,无法解开离愁。
- 自今往后,应目断天涯,尺素难投:面对未来,信件难以传达情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叹门前流水,焉得西流:感叹眼前的流逝,无法改变的现实。
- 何处长缨千丈,悬白日长照书楼:寻找希望的象征,却又感到渺茫。
- 诗吟苦,方求索时,不负同游:在寻求与探索中,不辜负曾经的陪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心情的反映,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在形式上追求工整,使语言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离愁别绪。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内心深层的情感挣扎与思考,最终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而又深邃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变幻与无常。
- 雪:代表着冷漠与孤独。
- 柳:象征着离愁与柔情。
- 流水:流逝的时间与不可逆转的命运。
- 长缨:希望与追求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啸疏枝,雪摧衰草”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冬
d) 冬春 -
“尺素难投”中的“尺素”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书籍
c) 羽毛
d) 诗篇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爱情的甜蜜
b) 离愁与迷茫
c) 友谊的温暖
d) 生活的快乐
答案:
- c) 秋冬
- a) 书信
- b) 离愁与迷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静夜思》 - 李白
- 《秋夕》 - 杜甫
诗词对比
- 《离骚》: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纠结,尤其在对失去的思念上有相似之处。
- 《静夜思》:同样涉及到思乡与离愁的主题,体现了深沉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
- 《古典诗词解析》
- 《蔡淑萍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