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夜宿宝石寺视宝石戏题》
时间: 2025-01-16 22:18: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戊午夜宿宝石寺视宝石戏题
——黄庭坚
石形卧苍牛,屭贔古松阴。
松风与溪月,相守历古今。
初无廊庙姿,又不能础碪。
呈文谢珉光,抚质愧球琳。
金马与碧鸡,光景动照临。
圯桥授书老,陈仓雊时禽。
是皆为国器,不尔事陆沉。
浮云有傥来,得名岂其心。
谅如曲辕社,长存斧斤寻。
智士贻美諡,自珍非世琛。
不材以为宝,吾与汝同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午夜时分住在宝石寺,观看宝石的景象。诗中提到石头像卧着的牛,古松的阴影下有溪水流淌。松风与月光相伴,见证着古今的流转。这里本无华丽的建筑,无法承载厚重的历史。作者以谢珉光为例,表达了自己对珍贵事物的愧疚。金色的马和碧色的鸡,光景在眼前闪烁,像是古老的故事。圯桥上老者传授书籍,陈仓里时有鸟鸣。这些都是国家的宝贵器物,而不是沉没的事情。浮云偶尔飘来,名声是否重要呢?或许就像曲辕社那样,长久地寻求斧头与斤。这位智者为美名留下了赞誉,却不将其视为世俗的珍宝。若无才干又如何算作宝贵?我与你同样的心声。
注释
- 屭贔(bì): 形容古松的坚韧挺拔。
- 础碪(chǔ): 建筑的基础,象征着稳固的根基。
- 呈文: 递交文书,表示恭敬。
- 谢珉光: 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位名士或文人,象征对文化的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是“苏黄”派的代表之一,擅长诗词和书法,风格豪放,常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戊午夜宿宝石寺视宝石戏题》作于黄庭坚中年时期,他在好友的邀请下,游览了宝石寺,感受到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从而写下此诗。诗中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引发了读者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石头、松风、溪月,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充满哲思的夜晚。石头如牛,古松阴影下的溪水,给人以静谧的感觉,仿佛时光在此凝固。松风与月光的相伴,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珍视。
黄庭坚在诗中提到的“初无廊庙姿”,显示出他对浮华的拒绝,强调了真正的文化底蕴是不能仅仅依靠外在的形式来体现的。通过“金马与碧鸡”这样的意象,诗人不仅在描绘自然之美,也在传达一种对国家和文化的责任感。最后,诗中提到的“智士贻美諡”与“吾与汝同音”,则是对人际关系和个人价值的深刻反思,强调了精神内涵的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形卧苍牛: 用石头比喻牛,表现出自然的质朴。
- 屭贔古松阴: 描述古松的坚韧,暗示历史的厚重。
- 松风与溪月: 自然的风声和月光,象征时间的流逝。
- 初无廊庙姿: 强调这里并没有华丽的建筑,反映了内心的追求。
- 呈文谢珉光: 通过历史人物表达对文化的尊重。
- 金马与碧鸡: 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光景,展现历史的辉煌。
- 圯桥授书老: 借古人传书,体现知识的传承。
- 是皆为国器: 强调文化的价值,质疑名声的真正意义。
- 谅如曲辕社: 以社稷比喻,强调对传统的追求。
- 智士贻美諡: 表达对智者的赞美,反映出个人的追求。
- 不材以为宝: 最后强调内在的价值,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将石头比作牛,展现自然的灵动。
- 拟人: 松风与溪月的相伴,使自然具有情感。
- 对仗: 诗句中有很强的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深刻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石头: 象征自然的坚韧与历史的厚重。
- 松风: 代表自然的声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溪月: 表现出宁静的夜晚,暗示思考的深邃。
- 金马与碧鸡: 反映历史的辉煌和文化的珍贵。
- 圯桥: 代表知识的传承,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马与碧鸡”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文化传承
C. 自然美景
答案: B -
“松风与溪月”体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喧嚣
B. 宁静
C. 繁忙
答案: B -
诗中“初无廊庙姿”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形式的追求
B. 对浮华的拒绝
C. 对名声的渴望
答案: B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