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乐府十篇。诮虚器》
时间: 2025-01-04 10:37: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乐府十篇。诮虚器
作者: 皮日休 〔唐代〕
襄阳作髹器,中有库露真。
持以遗北虏,绐云生有神。
每岁走其使,所费如云屯。
吾闻古圣王,修德来远人。
未闻作巧诈,用欺禽兽君。
吾道尚如此,戎心安足云。
如何汉宣帝,却得呼韩臣。
白话文翻译
在襄阳制作的漆器,里面却藏着真实的秘密。
把它送给北方的敌人,谎称里面有神灵。
每年派使者前往,耗费的费用像云一样聚集。
我听说古代的圣明君王,凭德行来吸引远道而来的客人。
没有听说过用巧妙的谎言来欺骗那些禽兽般的君主。
我的道理尚且如此,那么军心又怎么能安定呢?
为何汉宣帝,却能成功地招来呼韩臣?
注释
- 襄阳: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是古代著名的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
- 髹器:即漆器,古代用漆制作的器物,光滑美观。
- 北虏:泛指北方的敌人,特指当时的游牧民族。
- 云屯:形容费用如同云朵般聚集,意指支出巨大。
- 圣王:指古代的明君,德治之君。
- 巧诈:巧妙的欺骗手段。
- 汉宣帝:汉朝的皇帝,执政时期(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以德治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皮日休,字端卿,号青松,唐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个性鲜明而著称。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批判时弊。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政局动荡、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中反映了对当时用虚假手段来获取利益的批判,表达了对古代圣王德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正乐府十篇。诮虚器》通过对襄阳漆器的描绘,引出了对当时政治现象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开头通过具体的物象,表现了表面光鲜的漆器却暗藏真实的虚伪,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虚伪与欺诈。接着,诗人提到给予敌国的礼物,讽刺了当时的外交策略,显示出对国君的失望。
诗中提到的“吾闻古圣王,修德来远人”,更是强调了道德修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德治”的推崇和对用欺诈手段的否定。最后一句提到汉宣帝与呼韩臣的关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明真正的统治者应以德服人,而不是依赖虚假的手段。
整首诗通过对比、反讽等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政治的独立思考和对古代圣王治国理念的怀念,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襄阳作髹器:指在襄阳制作的漆器,暗示了作品的精美与虚假。
- 中有库露真:里面藏有真实的秘密,象征着表象与内在的矛盾。
- 持以遗北虏:将此器物赠与北方敌人,暗示外交上的欺骗。
- 绐云生有神:谎称其内有神灵,揭示了用谎言来获得利益的手法。
- 每岁走其使:每年派使者,展示出持续的外交行为。
- 所费如云屯:形容费用巨大,反映出在虚假手段下的经济负担。
- 吾闻古圣王:道出对古代明王治国的向往。
- 修德来远人:强调以德行吸引人,反对欺诈。
- 未闻作巧诈:表达对欺骗手段的否定。
- 吾道尚如此:诗人的道理也如此,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
- 戎心安足云:军心何以安定,质疑当时的政治稳定。
- 如何汉宣帝:以汉宣帝为例,提出质疑,强调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古圣王与当代的对比,强调治国理念的差异。
- 反讽:通过对漆器的描写,讽刺当时的外交策略。
- 象征:漆器象征着表象的虚伪和内在的真实。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虚伪政治的批判,对古代德治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安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髹器:象征表象的华丽与内在的虚假。
- 北虏:象征外敌威胁,反映国家的危机。
- 云屯:象征巨大的经济负担,隐喻社会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髹器”主要象征什么?
- A. 外交策略
- B. 表象的虚伪
- C. 经济繁荣
- D. 军事力量
-
诗人对汉宣帝的态度是:
- A. 称赞
- B. 质疑
- C. 无所谓
- D. 反对
-
诗中提到的“吾闻古圣王,修德来远人”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 A. 以德治国
- B. 用武力征服
- C. 依赖外交
- D. 追求财富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与《春望》相比较,皮日休的《诮虚器》更侧重于对时政的批判,而《春望》则更多地表达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皮日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