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晚至华阴
原文展示:
腊尽促归心,行人及华阴。
云霞仙掌出,松柏古祠深。
野渡冰生岸,寒川烧隔林。
温泉看渐近,宫树晚沈沈。
白话文翻译:
腊月已尽,归家的心情愈加迫切,行人正向华阴走去。
云霞如仙掌般从山间升起,松柏环绕的古老祠堂依然幽深。
野渡口的冰面已在岸边形成,寒冷的河流隔着树林在缓缓流动。
温泉的景象渐渐显现在眼前,宫殿的树木在傍晚时分显得愈加昏沉。
注释:
- 腊尽:腊月结束,意味着冬季即将过去,春天渐近。
- 华阴:地名,位于陕西省,是华山的一个重要区域。
- 云霞:指夕阳下的云彩,色彩斑斓,形态优美。
- 仙掌:比喻云霞的美丽形状,如同仙人的手掌。
- 松柏:常用于表示坚韧不拔的精神,古祠指的是古老的神庙。
- 野渡:指乡间的小渡口,常见于山水之间。
- 温泉:热水泉,常被认为是放松和疗愈的地方。
- 沈沈:形容沉重的样子,暗示黄昏时光的静谧和沉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关注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腊月末,诗人可能是在归乡途中,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恋之情,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期待,反映出唐代人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晚至华阴》是一首描绘冬季归乡心情的诗,诗人在腊月末的寒风中踏上归途,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华阴的冬日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诗的前两句“腊尽促归心,行人及华阴”,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腊月的结束意味着春天的来临,行人正匆匆赶往华阴,带有一种急切的归属感。接下来的“云霞仙掌出,松柏古祠深”,则描绘了华阴的美丽景色,云霞的变化和松柏的深邃相互映衬,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之后的“野渡冰生岸,寒川烧隔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河流与岸边的冰面形成鲜明对比,渲染了寒冷的气息。而最后两句“温泉看渐近,宫树晚沈沈”,则暗示了温暖的归宿即将到来,宫树在黄昏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静谧,带给人一种温馨的期待。
整首诗气氛宁静,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也蕴含了对家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敏感的内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腊尽促归心:腊月结束,归属的心情愈加迫切,表达了归乡的急切感。
- 行人及华阴:行人行至华阴,传达出回家的路途。
- 云霞仙掌出:美丽的云霞如同仙人的手掌,描绘出自然的奇妙景象。
- 松柏古祠深:古老的祠堂在松柏的环绕下显得更为幽深,展示历史的厚重感。
- 野渡冰生岸:描绘出冬天小渡口的冰面,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寒川烧隔林:寒冷的河流在树林间缓缓流动,增添一分静谧。
- 温泉看渐近:温泉的景象逐渐显现,传达出期待的情感。
- 宫树晚沈沈:黄昏下宫树的沉沉影子,营造出一种静谧和温暖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霞比作“仙掌”,增强了景物的美感。
- 对仗:如“腊尽促归心,行人及华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激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归乡路上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温暖归宿的期待,体现了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腊月:象征着寒冷和冬季的结束。
- 云霞:象征着美丽和希望。
- 松柏:象征着坚韧和悠久的历史。
- 野渡:代表着乡间的宁静和自然。
- 温泉:象征着温暖和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归乡地是哪个? A. 华山
B. 华阴
C. 华南 -
诗中提到的“仙掌”是指什么? A. 仙人的手
B. 美丽的云霞
C. 山的形状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人生的感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描绘山水之美,展现归隐情怀。
- 李白《庐山谣》: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思。
诗词对比:
-
《晚至华阴》和《终南山》: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前者更注重归乡的情感,而后者则侧重于隐逸的宁静。
-
《晚至华阴》和《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晚至华阴》更强调归属感,而《庐山谣》则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文献及论文研究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