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普上人还阳羡(一作皇甫冉诗)》

时间: 2025-01-04 09:24:39

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

残雪入林路,暮山归寺僧。

日光依嫩草,泉响滴春冰。

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普上人还阳羡(一作皇甫冉诗)
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
残雪入林路,暮山归寺僧。
日光依嫩草,泉响滴春冰。
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普上人的送别之情。花宫难以长久相别,道士在此回忆起千盏灯火。残雪覆盖在林间小路,傍晚的山景中,寺中的僧人回到寺庙。阳光照耀着嫩绿的草地,泉水声伴随着春天的冰雪滴落。何必去追求方便的修行方法,要明白内心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注释:

  • 花宫:指的是道教的宫殿或庙宇,这里象征着道教的清净之地。
  • 道者:指的是修道之人,通常是道教的僧侣。
  • 千灯:形容灯火辉煌,象征着道教的光明与指引。
  • 残雪:指春天尚存的雪,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 嫩草:春天新生的青草,象征着生机。
  • 泉响滴春冰:泉水叮咚作响,春天的冰雪开始融化,寓意着生命的复苏。
  • 一乘:指一种修行的境界,强调心灵的修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道教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道教哲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普上人,表达了对修道人的敬意和对道教理念的思考。在道教的文化中,送别往往带有祝福和期盼的意味,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吸引了读者。开头两句“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让人感受到修道者对道教生活的留恋与思念,灯火的象征让人联想到灵性与启迪。接下来的“残雪入林路,暮山归寺僧”描绘了一个温柔的自然景象,残雪暗示着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重生,而傍晚的山景则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诗中的日光与嫩草形成鲜明的对比,阳光的温暖与青草的新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泉水的声音则增添了诗的生动感,象征着自然的流动与无尽的生机。最后一句“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更是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强调内心的修行才是最重要的,提醒人们不必过于追求外在的形式。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韵味,意境优美,表达了对道教理念的深刻理解与反思。皇甫曾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生命与修行的思考,令读者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花宫难久别:表达了与道教生活的依依不舍。
    2. 道者忆千灯:道教的光明与启迪在心中回荡。
    3. 残雪入林路:春天的来临,象征着新的开始。
    4. 暮山归寺僧:傍晚的宁静中,僧人回归内心的安宁。
    5. 日光依嫩草:阳光与生命的复苏交相辉映。
    6. 泉响滴春冰:自然的声音带来生命的气息。
    7. 何用求方便:质疑外在修行的必要性。
    8. 看心是一乘:强调内心的修行与真实的自我。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千灯”象征道教的光明。
    • 拟人:泉水的“响”让自然充满生机。
    • 对仗:全诗每两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内心修行的重要性,反映了道教哲学的核心思想,强调对自我内心的认识与修炼。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花宫:象征道教的圣地和清净之地。
    • 残雪:代表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
    • 嫩草:生机与希望的象征。
    • 泉水:生命的源泉,象征着自然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道者”指的是哪类人?

    • A. 武士
    • B. 修道之人
    • C. 文人
    • D. 商人
  2. “残雪入林路”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来临
    • C. 夏天的炎热
    • D. 秋天的落叶
  3. 诗中强调的主要修行方式是什么?

    • A. 外在的形式
    • B. 内心的修行
    • C. 物质的追求
    • D. 社会的地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皇甫曾的诗在意境上更倾向于道教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友人的送别情感。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但着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