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归中丞使新罗
作者: 皇甫曾〔唐代〕
南幰衔恩去,
东夷泛海行。
天遥辞上国,
水尽到孤城。
已变炎凉气,
仍愁浩淼程。
云涛不可极,
来往见双旌。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绣衣衔着恩典归去,
东夷的使者在海上航行。
天边遥遥告别了上国,
水尽头只能到达孤独的城。
气候已变得炎热和凉爽,
我却仍然为漫长的旅程忧愁。
云涛汹涌无法尽头,
只能在来往中见到双旗。
注释
- 南幰:南方的绣衣,指的是代表身份和荣誉的服饰。
- 东夷:指东边的夷人,即东亚的民族,特指新罗。
- 天遥:天空遥远,形容离别的距离远。
- 孤城:这里指代寂寞的城市,象征着作者对即将离去的朋友的思念。
- 炎凉气:指气候的变化,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云涛:云和波涛,象征着浩渺的旅途。
- 双旌:双旗,象征着使者的身份和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曾,字孟郊,唐代诗人,曾任中丞等职,著作有《皇甫诗集》。他以抒情见长,作品中常表现出对故乡、友人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表达了对即将前往新罗的使者的惜别之情。由于新罗是唐朝的藩属国,诗中既有对国家情谊的寄托,也有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诗歌鉴赏
《送归中丞使新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场景。诗的开头用“南幰衔恩去”展现了使者的身份和使命,表明他承载着国家的恩惠,前往遥远的东夷之地。在这一点上,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使者的尊重,也反映了国家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的“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则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使者的担忧与惆怅。诗人通过“孤城”一词,暗示着孤独与无助,深刻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旅途的关心。
诗的中段“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进一步深化了离愁的情感,面对旅途的艰辛与不确定,诗人展现出一种无奈与忧虑的心情。最后一句“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将全诗推向高潮,形象地描绘了使者在无尽的旅途上,面对天空与大海的浩渺,命运的无常与交错。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歌艺术功底。它不仅是一首离别诗,更是对友情、使命和旅途艰辛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幰衔恩去:南方的使者带着国家的恩典离去,开篇即设定了使者的身份与使命。
- 东夷泛海行:描绘使者在海上航行的场景,突出了旅途的艰辛。
- 天遥辞上国:远离故国,告别之情加重。
- 水尽到孤城:仿佛旅途的尽头只剩下孤独,表现对朋友的思念。
- 已变炎凉气:气候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离别带来的变化。
- 仍愁浩淼程:尽管气候有所变化,心中的忧愁却依旧存在。
- 云涛不可极: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艰辛,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 来往见双旌:最终通过双旌的意象,表达了对使者的祝福与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比作浩淼的云涛,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已变炎凉气”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未来旅途的忧虑。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友情和使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幰:象征着身份与使命,表现出荣誉感。
- 东夷:代表远方的友人,体现了文化的交流。
- 孤城:象征孤独与思念,深化了离别的情感。
- 云涛:代表旅途的艰难与无尽,体现了生活的挑战。
- 双旌:象征使者的身份与使命,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幰”指什么?
- A. 北方的使者
- B. 南方的绣衣
- C. 友人的祝福
- D. 文化的交流
-
“天遥辞上国”中的“天遥”意指?
- A. 离别的距离远
- B. 天空的辽阔
- C. 旅途的艰难
- D. 友谊的深厚
-
诗中提到的“云涛”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旅程
- B. 漫长的旅途和心情的波动
- C. 友谊的延续
-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送别之作,表现出离别的情感。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送归中丞使新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感伤,但皇甫曾更侧重于对未来旅途的忧虑,而王勃则强调对友人前途的祝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