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笺传后学,古训发先儒。不拟狂年少,灯前骂老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在说:新的纸张传给后辈学习,古老的教诲则是从先贤那里流传而来。我并不想像那些年轻人一样狂妄自大,在灯下对年老的奴仆发怒谩骂。
注释:
- 新笺:指新的纸张,象征新的学习材料。
- 后学:后来的学者或学生。
- 古训:古代的教诲或训诂。
- 先儒:先代的儒家学者。
- 不拟:不打算。
- 狂年少:年少轻狂,形容年轻人无所顾忌的态度。
- 灯前:在灯光下,象征夜晚读书或思考的情景。
- 骂老奴:指对年长者或下属的无礼和谩骂。
典故解析:
“古训发先儒”提到的“先儒”,是指孔子及其弟子等早期的儒家学者,他们的教诲影响深远。“灯前骂老奴”反映了一种对于年轻人不尊重长辈的批判,表达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坚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友山,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严谨,常以抒怀、咏物见长,强调道德修养和学术精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重视儒学经典,强调道德教化的时代。通过这首诗,刘克庄希望提醒年轻人要尊重传统,珍惜古训。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长辈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年轻人轻狂态度的不满。诗的开头“新笺传后学”,展示了对教育和传承的重视,强调了知识的延续。而“古训发先儒”则突出了古代儒者的教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形成一种时空的对话。
接下来的“我并不想像那些年轻人一样狂妄自大”,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人轻视长辈的批评,反映出一种深厚的儒家思想。最后一句“灯前骂老奴”形象地揭示了这种态度的极端表现,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传统的敬仰与对年轻人缺乏敬意的担忧,表现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古训的珍视,也能体会到对社会风气的反思与呼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笺传后学:通过新的纸张来传递给后辈,暗指教育和文化的传承。
- 古训发先儒:古老的教诲来自先贤,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 不拟狂年少:表明诗人不愿意像年轻人那样狂妄。
- 灯前骂老奴:批评年轻人对年长者的不尊重,表现出一种不理智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新与古、年轻与年长的对比,强化诗中主题。
- 比喻:将“新笺”与“古训”作为文化传承的象征。
- 设问:通过直接表达诗人的态度,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重视,同时批评年轻人的轻率行为,呼吁社会对道德和礼仪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笺:象征新的知识和学习的机会。
- 古训:代表传统智慧和道德规范。
- 灯:象征知识的光明与启迪。
- 老奴:象征年长者,体现对长辈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新笺”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新的学习材料
- B. 旧的书籍
- C. 诗人的创作
- D. 年轻人的态度
-
作者对年轻人的态度是:
- A. 支持
- B. 批评
- C. 无所谓
- D. 崇拜
-
“古训发先儒”中的“先儒”指的是:
- A. 青年学者
- B. 现代教育家
- C. 古代儒家学者
- D. 外国哲学家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安石《登飞来峰》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郑司农》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而李白则强调个体的豪情与自由。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