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虽则仇平仲,何曾问大年。
崇宁一相拜,元祐几人全。
白话文翻译:
虽然仇平仲(指的是仇英),但他又何曾询问过大年(指的是大年岁月)呢?在崇宁年间(指宋徽宗时期),有多少人能够全都安稳呢?
注释:
- 仇平仲:仇英,字平仲,是宋代名将,以勇猛著称。
- 大年:指的是岁月或长久的时光。
- 崇宁:宋徽宗时期的一个年号,通常指代这个时期的政治局势。
- 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指代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情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孟和,号景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在豪放和清丽的风格上都有所探索。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对当时政治的失望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与人事无常的思考。从“虽则仇平仲”一句中,可以看出对仇英的评价,虽然他是名将,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力量似乎显得微不足道。接着提到“大年”,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社会变革的感慨,表明即使是出色的人物,也难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崇宁一相拜,元祐几人全”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无常,崇宁年间的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元祐时期的动荡则使得许多人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诗人在此不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政治的无奈和对人性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虽则仇平仲”:开头提到仇平仲,意在引出一个历史人物。
- “何曾问大年”:质疑仇平仲对时间与历史的关注。
- “崇宁一相拜”:指代崇宁年间的权力结构。
- “元祐几人全”:指出元祐时期的动荡以及人事的变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崇宁”和“元祐”的对比,展示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局势。
- 反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历史人物角色的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历史的无常与个人命运的渺小,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望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仇平仲:象征着力量与勇气,但也代表个人的局限。
- 大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演变。
- 崇宁与元祐:分别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状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仇平仲”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仇英
- B. 苏东坡
- C. 李白
-
“崇宁”与“元祐”指代的是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什么样态度?
- A. 乐观
- B. 失望
- C. 中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但刘克庄更专注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当下的战争与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系统整理。
- 《古诗文赏析》:对古代诗词进行解析与赏析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