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厚弟乞以碍止法官回授公朝特俞所请族子有》

时间: 2024-12-29 21:27:22

回貤异渥未之闻,凛凛乾淳生气存。

频对青藜真济美,虽埋玉树尚追尊。

奉新鸾诰陈幽壤,距小麟台只近村。

太息琰玄皆耄矣,诔成姑以寝为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居厚弟乞以碍止法官回授公朝特俞所请族子有
回貤异渥未之闻,凛凛乾淳生气存。
频对青藜真济美,虽埋玉树尚追尊。
奉新鸾诰陈幽壤,距小麟台只近村。
太息琰玄皆耄矣,诔成姑以寝为园。

白话文翻译:

居厚弟请求以障碍法官的回授,公朝特别批准了族子的请求。
回赠的恩惠与富贵之事尚未传闻,然而,正直清白的气节依然存在。
时常面对青藜,确实美好,尽管埋藏在玉树之下,仍旧追求尊荣。
奉上新的鸾诰,陈列在幽静的土地,距离小麟台不过是近邻。
不禁叹息,琰和玄都已年迈,惟愿为姑姑建立一个安静的园地。

注释:

  • 回貤:回赠、回馈的恩惠。
  • 青藜: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比喻高洁之士。
  • 玉树:比喻高贵的家世或地位。
  • 鸾诰:古代的文书或命令,象征权威。
  • 琰、玄:古代美玉的名称,象征珍贵或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生于1075年,卒于1134年。刘克庄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和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境遇复杂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家族、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法官”的回赠,以及对亲友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敏感和深刻的思考。开篇以“回貤异渥未之闻”引入,显示出诗人对社会上恩惠与权力的看法,尽管这些恩惠未被世人所知,但诗人依然强调内心的清白与正直。

接下来的“频对青藜真济美”则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美好品德的向往,青藜的存在象征着高洁的品德,而“虽埋玉树尚追尊”则暗示着即便身处低谷,诗人依旧不忘追求尊严与荣誉,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奉新鸾诰”一节则突显了诗人对官方文书的尊重与对个人价值的思考,尽管距离小麟台只有近邻,诗人却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与伦理的坚守。而最后两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琰与玄皆为美玉,而今已老,诗人情感中夹杂着对生命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回貤异渥未之闻:回赠的恩惠及其非凡之处尚未传闻,暗示社会对某些事情的无知与漠视。
  2. 凛凛乾淳生气存:正直清白的气节依然在,强调诗人对清白的坚持。
  3. 频对青藜真济美:常常面对青藜,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的品德。
  4. 虽埋玉树尚追尊:即使埋藏在玉树之下,依然不忘追求尊严与荣誉。
  5. 奉新鸾诰陈幽壤:奉上新的命令,象征对权威的尊重。
  6. 距小麟台只近村:距离小麟台只有一条村落,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
  7. 太息琰玄皆耄矣:感叹琰与玄都已年迈,寓意生活的无奈与流逝。
  8. 诔成姑以寝为园:愿为姑姑建立一个宁静的园地,表达对亲情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青藜、玉树等意象比喻高洁的品德与追求。
  • 拟人:琰与玄象征人类的美好品质,赋予其生命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恩惠、清白、高洁品德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社会人情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意象分析:

  • 青藜:象征高洁与理想。
  • 玉树:象征高贵的地位与尊严。
  • 鸾诰:象征权威与传统文化。
  • 琰、玄:象征珍贵的美好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藜”象征什么? A. 贫贱
    B. 高洁
    C. 权力

  2. “奉新鸾诰”中“鸾诰”指的是什么? A. 诗歌
    B. 文书
    C. 法规

  3. 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忍耐
    B. 叹息
    C.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对家国情怀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两者均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追求,杜甫则更关注国家与民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刘克庄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