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学袁侍郎以朝鲤豢龙两图见寄索和·朝鲤》
时间: 2025-01-17 09:35:0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阁学袁侍郎以朝鲤豢龙两图见寄索和·朝鲤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物生宇宙间,巨细统有宗。
鳞虫三百余,厥长称维龙。
滃雾弥六合,神渊閟千重。
维时赤鲤公,坐制纤鳞穷。
纤鳞何足言,什百来追踪。
亦有横江鳞,望洋丧其雄。
于于圉圉然,等辨殊卑崇。
一鳜掉头去,恝然若将终。
三公不易介,谁谓惠不恭。
鲁生陋汉仪,商皓婴秦锋。
行吾之所安,匪以惊愚庸。
又如秦汉后,俗学千载同。
卓哉无极论,上配禹孟功。
吾言聊自警,毋诮惟少通。
白话文翻译:
宇宙间的万物都有其根源,无论大小都在其中。鳞虫的种类有三百多种,而它们的长度被称为龙。迷雾弥漫于六个方向,神秘的深渊层层叠叠。此时,赤鲤在水中游动,身体纤细而又穷尽。对于这纤细的鳞片,何必多加评论,百种形态各有追寻。也有些横江里的鳞鱼,目光远大却失去其雄风。它们悠然自得,虽然等级各异,但并不妨碍彼此。那条鳜鱼转身而去,似乎已经到了尽头。三公之位不容易获得,谁说施恩就不恭敬?鲁国的风俗朴素,汉朝的礼仪也简单,商王的威仪和秦王的锋芒。追求我所安适的生活,并不是为了惊扰那些愚蠢庸俗的人。再如秦汉之后,世俗的学问已经延续了千年。无极的理论是多么卓越,能够与禹、孟的功绩相提并论。我所言只是自我警戒,切莫嘲笑我知识的贫乏。
注释:
- 物生宇宙间: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生存。
- 巨细统有宗:无论大小都存在其根本原因或法则。
- 鳞虫三百余:这里指各种鱼类和其他有鳞的生物。
- 维时赤鲤公:指赤鲤鱼,象征着某种特定的存在或成就。
- 于于圉圉然:形容安详自在的状态。
- 三公不易介:三公是古代最高的官职,取得此位并不容易。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子奭,号渐江,宋代诗人,擅长各种体裁的诗词,风格独特且兼具古风与时宜。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与袁侍郎的交往中,反映了对当时政治、文化的思考和个人的自我警醒。
诗歌鉴赏:
此诗以赤鲤为引子,借助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态度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开头几句通过描述宇宙万物的生存法则,奠定了诗的哲理基础。接着,作者对鳞虫、赤鲤等生物展开讨论,象征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与价值观。在描绘这些生物的同时,魏了翁也隐喻了人间的纷扰与嫉妒。
诗中“纤鳞何足言,什百来追踪”,表达了对平凡之物的淡然态度。尽管人们常常追求高尚的品位或地位,实际上这些都只是浮云。作者将个人的安逸和社会的表象进行了对比,流露出对自身安稳生活的珍视,也表达了对庸俗的拒绝。
后半部分,提到三公的地位和古代文化,暗示了权力与文化的关系,强调了内心的修养和自我警醒。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哲学思考,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世俗权力的批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四句探讨宇宙万物的法则与生存,强调自然与社会的联系。
- 中间部分通过赤鲤与鳜鱼的对比,展现了对地位和视野的思考。
- 后四句反思古今文化,揭示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了自我警醒的思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赤鲤比作一种理想的存在,象征着追求与成就。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反映了对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自省。
意象分析:
- 赤鲤: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鳞虫:代表社会中的平凡与低微,反映出对人世间复杂关系的理解。
- 三公:象征权力与地位,暗示了对古代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
- A. 鳜鱼 B. 赤鲤 C. 龙 D. 以上皆是
- “三公不易介”中的“三公”指的是?
- A. 三个朋友 B. 三个重要官职 C. 三个国家 D. 三个地方
- 诗歌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 A. 自然现象 B. 权力与文化 C. 个人安逸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
答案:
- D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杜甫的作品都涉及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但魏了翁更注重个人内心的自省,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变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魏了翁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