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剑门后日履危径戏集轿兵方言》
时间: 2025-01-19 17:43: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剑门后日履危径戏集轿兵方言
作者:魏了翁 〔宋代〕
篮舆陟险隘,兀兀不停辙。
主人眩头目,仆夫困唇舌。
前疑树梢拂,后虑崖石擦。
方呼左畔跷,复叫右竿捺。
避碍牢挂肘,冲泥轻下脚。
或荆棘兜挂,或屋檐拐抹。
或踏高直上,或照下稳踏。
斯须有不审,偾舆在目睫。
深渊固可畏,平地尤险绝。
作诗告仆夫,审诸秋毫末。
识察既晓然,力行谨无忽。
白话文翻译
在险峻的小路上,轿子艰难地行驶,车辙在不断地震动。
主人感到眼花缭乱,仆人也口舌困顿。
前面担心树枝会擦到,后面又担心崖石会碰到。
时而呼喊左边的轿子抬高,时而又叫右边的杆子放低。
要避开障碍要小心,脚步轻轻地踩下泥土。
有时荆棘挂住衣服,有时屋檐刮擦头顶。
有时高处要小心地爬上去,有时又要稳稳当当地踩下去。
稍不留神,轿子就可能在眼前倾斜。
深渊固然可怕,但平地也更危险。
我作诗告诫仆人,要审慎对待每一个细节。
识别和注意后,行为上也要谨慎,不可忽视。
注释
- 篮舆:指轿子。
- 兀兀:形容车辆震动的样子。
- 眩:眼花,失去判断力。
- 仆夫:指仆人或轿夫。
- 秋毫:指细微的东西,引申为细节。
- 识察:识别和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良辅,号十洲,宋代诗人,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生活细节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魏了翁游历剑门关后,面临险峻道路时的感受。他通过对轿子行驶过程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安全行驶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展示了在险峻道路上行驶轿子的艰难。全诗以“篮舆陟险隘”开篇,直接引入主题,展现出一种危机感。紧接着,作者描绘了主人和仆人面对种种困难时的紧张状态,这种紧迫感贯穿全诗,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通过前后左右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行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障碍,如树枝、崖石等,反映出生活中常见的小心翼翼和细致入微的态度。这种对细节的重视,不仅是对行路安全的关注,也隐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后半部分,尤其是“深渊固可畏,平地尤险绝”,更是升华了诗的主题,指出在生活中,常常看似平常的地方,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危险。
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险境的警惕,也有对生活细节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篮舆陟险隘:轿子在险峻的路上行驶,表现出环境的艰难。
- 兀兀不停辙:形容车辙不断,传达出行进的不易。
- 主人眩头目:主人因为路途颠簸而感到眼花。
- 仆夫困唇舌:仆人因为口舌困顿,反映出工作的辛苦。
- 前疑树梢拂:前面担心树枝会碰到。
- 后虑崖石擦:后面又担心崖石会碰到。
- 方呼左畔跷:呼喊左边的轿子抬高。
- 复叫右竿捺:又叫右边的杆子放低。
- 避碍牢挂肘:要小心避开障碍。
- 冲泥轻下脚:轻轻踩下泥土。
- 或荆棘兜挂:有时荆棘挂住衣服。
- 或屋檐拐抹:有时屋檐刮擦头顶。
- 或踏高直上:有时高处要小心地爬上去。
- 或照下稳踏:有时又要稳稳当当地踩下去。
- 斯须有不审:稍不留神,轿子就可能倾斜。
- 深渊固可畏:深渊固然可怕。
- 平地尤险绝:平地的危险更大。
- 作诗告仆夫:作诗告诫仆人。
- 审诸秋毫末:要审慎对待每一个细节。
- 识察既晓然:识别和注意后。
- 力行谨无忽:行为上要谨慎,不可忽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具体的行路场景隐喻生活中的细节。
- 对仗:如“前疑树梢拂,后虑崖石擦”,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或”字结构,增强了紧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轿子在险路上行驶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安全的重视,警示人们在生活中要谨慎行事,特别是在看似平常的环境中,常常会隐藏着危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篮舆:象征着生活的旅程。
- 树梢、崖石:代表着生活中的障碍和风险。
- 深渊和平地:分别象征着显而易见的危险和潜在的隐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魏了翁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篮舆”指的是什么? A. 马车
B. 轿子
C. 船
D. 自行车 -
诗中“深渊固可畏,平地尤险绝”这句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深渊比平地更可怕
B. 平地的危险更大
C. 人生处处有危险
D. 没有危险的地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活的关系。
- 《登高》:杜甫,表达人生的艰辛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出剑门后日履危径》与《行路难》:两首诗均反映了行路的艰辛,前者侧重于具体的细节,后者则表达了更为广泛的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魏了翁诗集》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及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