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家大人将赴季弟官书示及门之作》

时间: 2024-12-29 18:26:53

少年不学待何年,长大无成莫怨天。

况是各随贤父训,岂容弗肯播菑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不学待何年,长大无成莫怨天。
况是各随贤父训,岂容弗肯播菑田。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不努力学习,还能等到什么时候呢?长大后若一无所成,别去怨天尤人。更何况每个人都是在贤良父母的教导下成长,怎么能不去辛勤耕耘呢?

注释:

  • 少年:指年轻人。
  • 何年:意为“等到哪一年”。
  • 无成:没有成就。
  • 莫怨天:不要怨天尤人。
  • 各随贤父训:每个人都要遵循父母的教导。
  • 岂容弗肯:怎么能不去努力。
  • 播菑田:播种农田,这里比喻努力耕耘。

典故解析:

“贤父训”强调父母的教导,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古代强调“家教”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许多古诗词中都有相似的表述,比如《论语》中提到的“孝悌”就是强调家庭教育的道德义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应求,宋代诗人,活跃于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受儒家思想影响,常以劝勉为主,关注个人的修身齐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家长将要派遣年轻人去外地学习的时刻,表达了对年轻人努力学习的期望,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教育和个人成就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劝勉的口吻,通过对年轻人的直接呼唤,表达了对学习和努力的重视。作者用“少年不学待何年”一句,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学习的重要性,暗示年轻人应在青春年华时抓住机遇,不应虚度光阴。这种强烈的时效感,激励着年轻人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以免在将来后悔。

此外,诗中提到的“长大无成莫怨天”则是在告诉年轻人,成就与机遇是相辅相成的,若不努力,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怨自艾,不能归咎于外部环境。这种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普遍,强调个人的努力与奋斗。

“况是各随贤父训”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应当充分吸收父母的教诲,继承并发扬优秀的家风。最后一句“岂容弗肯播菑田”则运用了农耕的意象,象征着勤奋与努力,告诫年轻人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整首诗简洁而有力,既有劝导,也有激励,体现了作者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不学待何年:年轻人不去学习,待到什么时候呢?直接提出学习的重要性。
  2. 长大无成莫怨天:长大后若没有成就,别去埋怨上天,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3. 况是各随贤父训:更何况每个人都是在明智的父母教导下成长,强调家庭教育的作用。
  4. 岂容弗肯播菑田:怎么能不去辛勤耕耘呢?用农耕作比喻努力,彰显勤劳的重要。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比喻:使用“播菑田”作为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努力与收获之间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个人努力和家庭教育的价值,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望与鼓励,鼓励他们勤奋耕耘,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意象分析:

  • 少年:象征青春与希望,代表着未来的可能性。
  • 贤父:象征智慧与教导,体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 菑田:象征辛勤耕耘和努力,暗指通过努力来获得成功的成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B. 青春的逝去
    • C. 个人的无能
  2. “长大无成莫怨天”这句的意思是:

    • A. 要埋怨上天
    • B. 不努力就不要抱怨结果
    • C. 上天会帮助努力的人
  3. 诗中提到的“播菑田”象征着:

    • A. 轻松的生活
    • B. 辛勤的工作
    • C. 逃避责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劝学》(颜真卿):同样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通过历史的角度强调奋斗与拼搏。

诗词对比: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同样描写了时间的流逝与努力的关系,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奋斗的必要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论语》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