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竺山二十咏 其五》

时间: 2025-01-04 12:21:53

吾脚今无力,安能跪鞠躬。

北瞻韩吏部,南仰狄梁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脚今无力,安能跪鞠躬。
北瞻韩吏部,南仰狄梁公。

白话文翻译:

我如今腿脚无力,怎么能跪下行礼呢?
向北仰望韩吏部,向南仰视狄梁公。

注释:

  • 吾脚今无力:我现在的腿脚无力,暗示身体虚弱或年老。
  • 安能跪鞠躬:如何能够跪下行礼,表示对礼节的无奈。
  • 北瞻韩吏部:指北方的韩愈,韩愈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官职为吏部尚书。
  • 南仰狄梁公:指南方的狄梁公,狄仁杰为唐代名臣,以智慧和才干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天池,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及文学家,曾任官职,政治生涯颇为坎坷。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写景抒情之作,擅长用典,性情豪放,常常反映个人的遭遇与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刘克庄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国家的衰弱与个人的遭遇让他感到无奈和失落。诗中表达了对礼节的无能为力和对历史名臣的仰慕之情,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石竺山二十咏 其五》是一首体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的诗作。诗人在表达身体虚弱的同时,透露出对礼仪的无奈和对昔日英雄的敬仰。开头两句直白而有力,写出身体的无力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无助。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北瞻”和“南仰”的写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纠葛与思考。

“北瞻韩吏部”,韩愈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与政治家,他的事迹在后世被广泛传颂,代表着一种理想的政治人格。诗人向北仰望,表明了对这种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而“南仰狄梁公”中的狄仁杰,不仅是唐代的名臣,更是智慧与正义的象征。两位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下社会的不满与失落。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显示了刘克庄作为诗人的深邃与独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脚今无力:诗人自述身体虚弱,暗示年老或者身心疲惫。
  2. 安能跪鞠躬:表达对社会礼仪的无奈,无法进行传统的礼节。
  3. 北瞻韩吏部:仰望北方的韩愈,象征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4. 南仰狄梁公:仰望南方的狄仁杰,代表对智慧与正义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北瞻”和“南仰”的对仗,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韩愈和狄仁杰分别象征着理想的政治与智慧,体现了诗人的价值观。
  • 反问:通过“安能”一词,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身体虚弱的无奈,对社会礼仪的反思,以及对历史英雄的向往。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仰视,诗人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行动与能力,代表诗人身体的虚弱。
  • :指代传统礼节,表现出对礼的尊重与无奈。
  • 韩吏部:象征理想的政治形象。
  • 狄梁公:象征智慧、公正和理想化的官员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北瞻”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
    B. 韩愈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安能跪鞠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愤怒
    D. 快乐

  3. 诗歌主要反映了诗人的哪些感受? A. 对未来的希望
    B. 身体的虚弱与对理想的向往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苏轼《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比较刘克庄的这首诗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二者都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感,但刘克庄更加突出身体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而陆游则更加强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