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堂不洎千钟养,荒垄空遗四尺封。愁绝狐狸潭畔路,不知更扫几番松。
白话文翻译:
华丽的厅堂没有享受上千钟的丰盛供养,荒芜的田垄只剩下四尺的墓碑。愁苦地站在狐狸潭边的路上,不知道又要扫几次松树的落叶。
注释:
- 华堂:指富丽堂皇的厅堂,象征着荣华富贵。
- 不洎:未曾享受,表示没有得到。
- 千钟养:比喻丰厚的供养,千钟是计量酒量的单位,象征着丰富的饮食。
- 荒垄:指荒废的田垄,暗示生活的贫瘠。
- 四尺封:指四尺见方的墓碑,表示墓地的简单和贫瘠。
- 愁绝:形容忧愁的极点。
- 狐狸潭: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增强了诗的情境感。
- 不知:不清楚,不知道。
- 更扫几番松:指多次清扫松树下的落叶,暗示着无尽的忧愁和无奈。
典故解析:
“上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古时人们在这一天进行洗澡、游春等活动,寓意洗去晦气,迎接新生。诗中的“何恭人坟”指的是对已逝者的追思和悼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孟阳,号半山,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尤以词作闻名。他的作品情感真挚,风格多样,常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戊午年(即南宋时期的某个年份)上巳节时,作者前往何恭人的坟墓进行祭拜的场合所作。通过对景与情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和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生与死、繁华与荒凉之间的鲜明对照。开篇用“华堂”与“荒垄”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生前的富贵,而后者则是对逝者墓地的描写,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荣华的易逝。接着,作者以“愁绝”刻画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沉重。最后一句“更扫几番松”更是道出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无奈,似乎在问:在这无尽的痛苦与孤独中,究竟还有多少次需要清扫这片松林?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通过生动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悲伤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堂不洎千钟养:华丽的厅堂未曾享受丰厚的供养,暗示逝者即便在生时拥有一切,但最终也难逃死亡的命运。
- 荒垄空遗四尺封:荒废的田垄只留下四尺的墓碑,体现了人死后物质的虚无和生命的短暂。
- 愁绝狐狸潭畔路:在狐狸潭边愁苦地行走,表达了对逝者的悲伤和思念。
- 不知更扫几番松:不知还要扫多少次松树的落叶,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和情感的无尽纠缠。
修辞手法:
- 对比:华堂与荒垄的对比,生与死的对立,增强了诗的情感冲击力。
- 隐喻:四尺封隐喻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拟人:愁绝与松的关系,仿佛松树也在为逝者感到悲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追思与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哀叹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 华堂:象征荣华富贵,代表生前的繁华。
- 荒垄:象征生命的荒凉与无奈,暗示逝去后的孤寂。
- 狐狸潭:可能象征着某种隐秘的情感或回忆的深处。
- 松:松树常常象征坚韧和长寿,但在此却成为愁苦的源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堂”指的是什么? A) 富丽堂皇的厅堂
B) 简陋的房屋
C) 墓地
D) 田野 -
“荒垄”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繁荣
B) 贫瘠
C) 美好回忆
D) 新生活 -
诗人对何恭人的感情是: A) 忘记
B) 怀念与愁苦
C) 恶心
D) 喜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明》:杜甫的诗作,描写清明时节的扫墓之情。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作品,表现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生死和历史的感慨,情感深沉。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对比生与死的悲欢,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