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七言十首》

时间: 2025-01-04 12:17:51

周旋王庾二公际,传授并汾诸子问。

晚岁更无人共语,牛栏西畔荷锄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咏七言十首
作者: 刘克庄

周旋王庾二公际,
传授并汾诸子问。
晚岁更无人共语,
牛栏西畔荷锄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王公和庾公之间游走,向他们学习古代的经典和诸子的问答。到了晚年,身边已经没有人可以交谈,只有在牛栏西边独自回家时,才会拿起锄头耕作。

注释:

  • 周旋: 徘徊、游荡。
  • 王庾二公: 指王安石和庾信,都是著名的文人。
  • : 交际、交往。
  • 传授: 传承、教授。
  • 并汾: 并指汾水,汾水流域常被用作文化象征。
  • 诸子问: 诸子百家的问答,指古代哲学讨论。
  • 晚岁: 晚年的时候。
  • 牛栏: 养牛的地方。
  • 荷锄: 拿起锄头,表示耕作。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王庾二公”可能是对王安石和庾信的尊称,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人思想的追慕与依赖。同时,诗中提到的“诸子”则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表明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晚年时,作者感到孤独,只有在农田的劳作中找到了些许慰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得,号景愚,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展现出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经历了政治风波与个人生活的变迁,体现了他对过去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悟。随着年岁渐长,身边的人事物逐渐疏离,诗人开始转向自我反思与自然的归宿。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传统的尊重。诗中通过“周旋王庾二公际”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古代文人的崇敬,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思考。接着,通过“晚岁更无人共语”的感叹,流露出作者对孤独与寂寞的感受。在晚年,身边的交谈者逐渐减少,诗人不得不面对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反思。

“牛栏西畔荷锄还”的结尾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表现,作者在孤独中找到了耕作的乐趣,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这种与自然的亲近,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足,显示了他对世事的超然。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意象清晰,透过对古今的对比,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周旋王庾二公际: 表达了作者与王安石和庾信的交往,代表着对古代智者的崇拜。
    • 传授并汾诸子问: 说明他从他们那儿学习经典,了解古代思想。
    • 晚岁更无人共语: 体现了晚年寂寞的感受,感叹身边缺乏知音。
    • 牛栏西畔荷锄还: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孤独中找到的安宁。
  • 修辞手法:

    • 对仗: “周旋”与“传授”,意境相对,强调了人际交往与知识传承的关系。
    • 比喻: 牛栏象征着自然与生活的根基,暗示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与晚年孤独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归隐自然的心境。

意象分析:

  • 牛栏: 象征着田园生活,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安逸。
  • 锄头: 代表着勤劳和对土地的热爱,暗示着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庾二公”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王安石和庾信
    • B. 李白和杜甫
    • C. 苏轼和黄庭坚
  2. “晚岁更无人共语”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 A. 热闹
    • B. 孤独
    • C. 兴奋
  3. “牛栏西畔荷锄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不屑一顾
    • B. 热爱自然
    • C. 感到无聊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对比刘克庄的《杂咏七言十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追求,但陶渊明更强调对世俗的逃避,而刘克庄则在孤独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