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戏呈牧庵舅)》

时间: 2025-01-14 13:32:28

进步须于百尺竿。

二边休立莫中安。

要知玄露没多般。

花影镜中拈不起,蟾光空里撮应难。

道人无事更参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戏呈牧庵舅)》
作者: 向子諲 〔宋代〕

进步须于百尺竿。
二边休立莫中安。
要知玄露没多般。
花影镜中拈不起,
蟾光空里撮应难。
道人无事更参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要想进步,就要像百尺高的竿子一样直立。
两边的支撑要停止,不要让自己停留在安逸中。
要知道,深奥的道理并不是那么容易领悟的。
花影在镜中难以把玩,
月光在空中也难以捉摸。
无所事事的道人更应多加参看。

注释:

字词注释:

  • 进步须于百尺竿: 进步需要像百尺高的竿子一样坚定。
  • 二边休立莫中安: 两边的支撑要停止,不要安于现状。
  • 玄露: 深奥的道理。
  • 花影镜中拈不起: 镜子中的花影难以把玩。
  • 蟾光: 月亮的光。
  • 道人无事更参看: 诗人提到道人应多加观察和思考。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诗歌中的“百尺竿”象征着追求进步的坚定决心,而“花影”、“蟾光”则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諲,字子猷,号白云山人,是宋代的一位词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道理的探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词表达对进步与修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修行过程中的思考和困惑。

诗歌鉴赏:

《浣溪沙(戏呈牧庵舅)》通过简洁的言辞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反思。开头的“进步须于百尺竿”直截了当地指出了追求进步必须坚定的态度,而“二边休立莫中安”则强调了对安逸生活的警惕,提醒人们在追求进步时不要沉溺于舒适中。接下来的“要知玄露没多般”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阐明了深刻的道理往往难以理解,进步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诗中的意象如“花影镜中拈不起”和“蟾光空里撮应难”则生动地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知的困难。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

最后一句“道人无事更参看”则引导读者回到思考的状态,强调了修行者在面对人生困惑时应保持的观察与思考的态度。整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展示了向子諲在文学上的独特风格与深邃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进步须于百尺竿: 提出必须坚定不移的追求进步。
  2. 二边休立莫中安: 警惕安逸,告诫人们不应满足于现状。
  3. 要知玄露没多般: 深奥的道理并不容易被领会。
  4. 花影镜中拈不起: 阐述对美好事物的欣赏难以实现。
  5. 蟾光空里撮应难: 表达对理想的追求是困难的。
  6. 道人无事更参看: 最后引导人们保持观察与思考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 “百尺竿”比喻追求进步的决心。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美感。
  • 象征: “花影”、“蟾光”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进步与修行的必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追求理想,不应满足于现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尺竿: 象征着坚定不移的追求与进步。
  • 花影: 美好事物的象征,但又难以把握。
  • 蟾光: 月亮的光,代表理想与追求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进步须于百尺竿”中的“百尺竿”象征什么?
    A. 安逸生活
    B. 坚定不移的追求
    C. 过去的成就

  2. 诗中的“花影镜中拈不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B. 对现实的满足
    C. 对人生的无奈

  3. “道人无事更参看”意在提醒人们什么?
    A. 放弃追求
    B. 保持思考与观察
    C. 享受安逸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向子諲与苏轼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但向子諲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思考,而苏轼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现实的感悟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向子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