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巩采若寿》
时间: 2024-09-19 21:1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巩采若寿
辛弃疾 〔宋代〕
泰岳倚空碧,汶卷云寒。
萃兹山水奇秀,列宿下人寰。
八世家传素业,一举手攀丹桂,
依约笑谈间。
宾幕佐储副,和气满长安。
分虎符,来近甸,自金銮。
政平讼简无事,酒社与诗坛。
曾看沙堤归去,应使神京再复,
款曲问家山。
玉佩揖空阔,碧雾翳苍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高耸入云,汶河水流卷起寒冷的云雾。在这秀丽的山水中,仿佛众星汇聚于人间。八世家族传承的美德,轻轻一举手便能攀上丹桂,似乎是在闲聊间的轻松愉快。客人们在宴会上协助储君,和气充满长安城。分给将领的符节,似乎也更近了边境,自金銮殿而来。政局平稳,诉讼简易无事,酒会和诗坛也同样繁荣。曾经在沙堤旁归去,希望能让神京再度繁华,缓缓问候故乡的山川。佩玉在空中轻轻一拱,碧雾遮蔽了苍鸾的身影。
注释:
字词注释:
- 泰岳:指泰山,象征高大和巍峨。
- 汶卷:指汶河的水流卷起。
- 萃兹:聚集于此。
- 八世家:指历史悠久的家族。
- 丹桂:象征高尚的品德。
- 宾幕佐储副:宴会上的客人们辅助储君的工作。
- 虎符:古代分权的象征,控制军队的符节。
- 神京:指京城,象征繁华的地方。
- 玉佩:古代贵族的饰物,象征尊贵。
- 苍鸾:神话中的鸟,象征美好和祥和。
典故解析:
- 丹桂:象征着高尚和理想,常用以比喻有德行的人。
- 虎符:在古代象征着权力与军队的掌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著名的词人和将领。他的词风豪放,情感丰富,常以民族大义和个人情感为主题,尤以《水调歌头》系列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辛弃疾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诗人心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表达了对政局平稳、人民安乐的渴望。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巩采若寿》展现了辛弃疾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观察。诗中开篇即以“泰岳倚空碧,汶卷云寒”描绘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他心中理想化的山水。在此背景下,诗人通过“八世家传素业”的表达,强调了家族传承与道德的延续,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
诗中进一步描绘了宴会气氛,宾客和气融洽,体现了社会和谐。通过“分虎符,来近甸”的描写,辛弃疾表达了对国家安定、政务清明的向往。在“曾看沙堤归去”的句子中,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借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最后,以“玉佩揖空阔,碧雾翳苍鸾”作结,运用意象的对比,进一步提升了诗的境界,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和谐的渴望,情感真挚,字句优美,体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泰岳倚空碧:泰山高耸入云,映衬出苍翠的天空。
- 汶卷云寒:汶河水流翻卷,带来一阵寒意。
- 萃兹山水奇秀:在这里聚集了奇异秀丽的山水。
- 列宿下人寰:众星仿佛在庇佑着人间。
- 八世家传素业:传承了八世家族的美德和事业。
- 一举手攀丹桂:轻轻一举手就能攀上象征高尚的丹桂。
- 依约笑谈间:在轻松愉快的闲聊中。
- 宾幕佐储副:客人们在宴会上协助储君。
- 和气满长安:和谐的气氛弥漫在长安城中。
- 分虎符,来近甸:分发的符节使得边境更近。
- 自金銮:自金銮殿而来,象征权力的中心。
- 政平讼简无事:政局平稳,诉讼简易,无所事事。
- 酒社与诗坛:酒会与诗坛也同样繁荣。
- 曾看沙堤归去:曾经在沙堤旁归去。
- 应使神京再复:希望能让神京再度繁华。
- 款曲问家山:缓缓地询问故乡的山川。
- 玉佩揖空阔:佩玉轻轻一拱,象征尊贵。
- 碧雾翳苍鸾:碧雾遮掩了神话中的苍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泰岳倚空碧”,将泰山与天空的结合比喻自然的壮丽。
- 对仗:如“酒社与诗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意象:如“玉佩”和“苍鸾”,分别象征尊贵和祥和。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人类社会的向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前景的美好期许,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泰岳:象征伟大与雄壮,体现了自然的力量。
- 丹桂:象征高尚与理想,具有文化内涵。
- 虎符:象征权力与军事,反映了古代政治的复杂性。
- 玉佩:象征尊贵与身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苍鸾:象征祥和与美好,反映了诗人的理想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泰岳”指的是哪个山?
- A. 华山
- B. 泰山
- C. 嵩山
-
“虎符”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友情
-
诗中提到的“丹桂”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尚
- C. 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巩采若寿》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但辛弃疾更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安定,苏轼则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水调歌头·巩采若寿》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