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时间: 2025-01-06 11:44: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飘零也定,清狂也定,莫是前生计左。
才人老去例逃禅,问割到慈恩真个。
吟诗也要,从军也要,何处宗风香火。
少年三五等闲看,算谁更惊心似我。
白话文翻译:
这世间的漂泊和疯狂是注定的,难道这不是前世的安排?
才子佳人老去,往往逃避禅修,问你我割舍的慈恩到底是真是假。
吟诗也好,从军也好,哪里能找到宗教的香火?
年轻时三五好友间的轻松看待,谁能比得我心中的惊心动魄?
注释:
- 飘零:指飘荡和凋零,形容人生的无常。
- 清狂:形容心境的狂放不羁。
- 前生计左:指前世的安排或宿命。
- 才人:指有才华的人。
- 逃禅:逃避佛教的禅修生活。
- 割到慈恩:割舍与人的情感和恩惠。
- 宗风香火:指宗教的香火和信仰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伯懿,号孟庵,晚号清逸,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擅长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鹊桥仙》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中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鹊桥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词作,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叹。开篇的“飘零”和“清狂”二词,便将人生的无常与狂傲的心态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着,提到“前生计左”,似乎在探讨宿命论,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宿命的悲哀。
“才人老去例逃禅”,这里的“才人”不仅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对所有才子佳人的一种普遍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叹息。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不仅在思考自我,也在反观他人的命运,传递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认知。
接下来的“吟诗也要,从军也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反思。无论是写诗还是从军,都是对生活的一种追求,但是“何处宗风香火”,却让人感到一丝迷茫与无助,似乎在寻找信仰与归属。
最后一句“算谁更惊心似我”,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人以自我为中心,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独特感受,显得更加深沉与真挚。整首词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人生、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飘零也定,清狂也定:无论是漂泊的生活还是心中的狂放,这些都是注定的。
- 莫是前生计左:这是否是前生安排的结果呢?
- 才人老去例逃禅:有才华的人到老时往往避开禅修。
- 问割到慈恩真个:问你我之间的情感是否真的可以割舍?
- 吟诗也要,从军也要:无论是吟诗还是从军,这都是生活的选择。
- 何处宗风香火:哪里才能找到信仰和文化的延续呢?
- 少年三五等闲看:年轻时与朋友们轻松地看待事情。
- 算谁更惊心似我:又有谁能比我更感到心中的震撼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飘零也定,清狂也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反问:通过“莫是前生计左”及“问割到慈恩真个”,深化了思考的深度。
- 排比:如“吟诗也要,从军也要”,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情感纠葛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美好过去的追忆,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无奈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飘零:象征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 清狂:代表一种不羁和自由的精神。
- 才人:象征才华与美好,但也暗含衰老与失落。
- 香火:代表信仰与文化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飘零”一词主要表达什么?
- A. 快乐
- B. 无常
- C. 富贵
- D. 忍耐
-
“才人老去例逃禅”中的“逃禅”指的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避开佛教修行
- C. 参与政治
- D. 旅行
-
诗中提到的“少年三五等闲看”意指什么?
- A. 年轻无所畏惧
- B. 年轻时的轻松态度
- C. 年轻的快乐
- D. 年轻的无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龚自珍的《鹊桥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词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龚自珍更侧重于人生的无常,李清照则多了一份对爱情的细腻感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龚自珍研究》
- 相关古典文学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