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州道中》

时间: 2025-01-04 11:54:36

风紧日凄凄,乡心向此迷。

水分平楚阔,山接故关低。

客路缘烽火,人家厌鼓鼙。

那堪独驰马,江树穆陵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紧日凄凄,乡心向此迷。
水分平楚阔,山接故关低。
客路缘烽火,人家厌鼓鼙。
那堪独驰马,江树穆陵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申州旅途中的感受:风劲而寒,天气凄凉,思乡之情愈加迷惘。水波浩淼,平展如楚,山峦与老家相连,显得低矮而亲切。旅途上处处可见烽火的迹象,旅人对战鼓声感到厌倦。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独自骑马行驶,耳边只有江边树木的孤寂。

注释:

  • 风紧:风势强劲,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 日凄凄:天气阴冷,日光也显得凄凉。
  • 乡心:思乡之情。
  • 水分平楚阔:水面宽广如楚地,形容水域的开阔。
  • 山接故关低:山峦和故乡的关隘相接,显得低矮。
  • 客路:旅途,身为客人的道路。
  • :由于、沿着的意思。
  • 烽火:古代用以传递信息的火炬,常与战争相关。
  • 厌鼓鼙:厌倦战鼓声,指战争带来的烦恼。
  • 穆陵:指江边的树木,象征孤独与寂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涂,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关注人文情怀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旅行途中的思乡情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战争的隐忧,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申州道中》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旅途中,借助自然景色与战乱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风紧日凄凄”,展现出一种寒冷的氛围,这种环境下,思乡的情绪更为强烈,让人感受到一种压抑的情感。接着“水分平楚阔,山接故关低”,诗人通过水的广阔与山的低矮,构建出一种辽阔却又亲切的自然景象,仿佛在说尽管远离故乡,依旧有自然的陪伴。后面的“客路缘烽火,人家厌鼓鼙”则揭示了社会动荡所带来的苦楚,烽火连天的时代让人心生恐惧,厌倦的鼓声更是加重了这种无奈的情绪。在最后一句“那堪独驰马,江树穆陵西”,诗人用“独”字强调了孤独感,骑马在江边,周遭的安静与寂寞让人感到无比凄凉。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精练的语言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动荡时局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紧日凄凄”:描写天气的寒冷与凄凉感,暗示着旅途的艰辛。
    • “乡心向此迷”:乡愁愈加浓烈,难以自已。
    • “水分平楚阔”:描绘开阔的水面,传递一种辽阔的感受。
    • “山接故关低”:山峦与故乡相连,带来亲切感。
    • “客路缘烽火”:暗示着旅途上战争的踪迹,营造紧张气氛。
    • “人家厌鼓鼙”:生活在战乱中的人们对于战争的厌倦。
    • “那堪独驰马”: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
    • “江树穆陵西”:最后的景象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情绪。
  • 修辞手法:

    • 对比:强烈对比了自然的美与社会的动荡,形成鲜明反差。
    • 意象:通过“风”、“水”、“山”、“烽火”等意象,构建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乱的无奈和对孤独旅途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旅途的艰难与内心的惆怅。
  • :代表自由与辽阔,也暗示着思乡的情感。
  • :连接故乡,带来亲切感和归属感。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带来恐惧感。
  • 江树:代表孤独与寂静,加深了思乡情绪。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乡心”指的是什么?
      • A. 思乡之情
      • B. 喜欢家乡
      • C. 对乡村的向往
    2. 诗中“风紧日凄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轻松愉快
      • B. 寒冷凄凉
      • C. 温暖惬意
    3. 诗的最后一句“江树穆陵西”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丰收
      • B. 孤独
      • C. 繁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崔涂的《申州道中》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专注于思乡与孤独,后者则更多表现壮丽的自然景色,两者的情感基调和主题各有侧重,展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