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庐山绝顶山舍》

时间: 2025-01-19 21:47:36

一磴出林端,千峰次第看。

长闲如未遂,暂到亦应难。

谷树云埋老,僧窗瀑影寒。

自嫌心不达,向此梦长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庐山绝顶山舍
——崔涂

一磴出林端,千峰次第看。
长闲如未遂,暂到亦应难。
谷树云埋老,僧窗瀑影寒。
自嫌心不达,向此梦长安。

白话文翻译:

一条小路从树林的尽头出现,千山万峰依次展现在眼前。
长久的闲适似乎还没有实现,偶尔到达这里也应该很难。
山谷中的树木被云雾笼罩,僧人的窗前瀑布的影子显得寒冷。
我自觉心中的理想无法到达,只能在这里做个梦,向往长安。

注释:

  • :小路或台阶。
  • 长闲:长久地闲适。
  • 未遂:未能实现。
  • 谷树:山谷中的树木。
  • 云埋:云雾笼罩,隐没。
  • :冷清,寂寞。
  • 自嫌:自己感到惭愧或不满足。
  • 长安:古都长安,象征繁华与理想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涂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庐山的绝顶山舍,作者在此时或许正在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理想生活,对繁华的渴望与现实的距离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宿庐山绝顶山舍》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庐山绝顶的独特体验。诗的开头“一磴出林端,千峰次第看”描绘了山顶的壮丽景色,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仿佛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中。接着,诗人感慨“长闲如未遂,暂到亦应难”,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尽管身处美丽的山水之间,诗人仍感到心中理想的遥远与难以实现,这种矛盾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

后半部分通过“谷树云埋老,僧窗瀑影寒”展现了自然的冷峻与人生的孤寂,诗人在这份孤寂中自觉心中理想无法实现,感叹“自嫌心不达,向此梦长安”,向往繁华的长安,却被现实所困。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思考,也反映出对世俗繁华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整首诗在意象的描绘上层次分明,情感细腻,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磴出林端:从林子尽头的一条小路走出来,暗示诗人经历的旅途。
  • 千峰次第看:环顾四周,千山万峰依次展现,体现了自然的壮丽。
  • 长闲如未遂:长时间期待的闲适生活仍未实现,暗含心中不安。
  • 暂到亦应难:虽然偶尔来到此地,但享受这份宁静却是困难的。
  • 谷树云埋老:山谷中的树木被云雾笼罩,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孤独感。
  • 僧窗瀑影寒:僧人的窗前,瀑布的影子显得寒冷,反映出清冷的环境与心境。
  • 自嫌心不达:自我反省,感到内心理想无法实现。
  • 向此梦长安:心中向往的理想之地是长安,象征着繁华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的景象与内心的感觉相结合,形成对比。
  • 对仗:如“长闲如未遂,暂到亦应难”,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谷树、云、寒”等,构建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孤独,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人生的道路和选择。
  • 千峰:代表着人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 云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常。
  • 瀑影:反映出一种冷清和孤独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千峰次第看”意指什么?

    • A. 诗人看到很多山峰
    • B. 诗人感到迷失
    • C. 诗人感到孤独
  2. “自嫌心不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无奈与失落
    • C. 喜悦
  3. “向此梦长安”中的“长安”象征什么?

    • A. 繁华与理想
    • B. 乡愁
    • C. 自然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比较崔涂的《宿庐山绝顶山舍》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强调安静的内心世界,而崔涂则有更多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