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

时间: 2024-12-29 18:24:40

风号高木水翻洪,历历音闻不是聋。

一任大千都震吼,便从卷叶订圆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耳鸣
风号高木水翻洪,
历历音闻不是聋。
一任大千都震吼,
便从卷叶订圆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风声和水流的震撼场景,尽管耳边响起种种声音,却不是由于失聪。纵使整个世界都在喧嚣,我依然能够心如止水,达到内心的圆满与通达。


注释:

字词注释:

  • :呼啸,形容风声大作。
  • 翻洪:水波翻滚,形容水流的激荡。
  • 历历:清晰可辨的样子。
  • 音闻:声音传来。
  • 不是聋:并非失去听觉。
  • 大千:形容广阔的世界或万象。
  • 震吼:剧烈的声音。
  • 卷叶:指风吹动树叶,象征自然的变化。
  • 订圆通:达到内心的通透与和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圆通”一词可以联系到佛教思想,意指通达无碍的境界,常用于形容心灵的开阔与明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孟韶,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范成大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安然,体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喧嚣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耳鸣》通过描绘风声和水流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风号高木水翻洪”以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自然的狂暴,仿佛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出。第二句“历历音闻不是聋”则引入了诗人自身的感受,即尽管外界噪声不断,自己却并未失去听觉,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内心力量。

接下来的两句“一任大千都震吼,便从卷叶订圆通”,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世界的喧嚣,强调心灵的安宁与通达。“震吼”的世界与“卷叶”的轻柔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喧闹的不屑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提示人们在繁杂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和与圆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号高木水翻洪:描绘了高大的树木在狂风中呼啸,水流翻滚的情景,展现出自然的壮阔与力量。
  • 历历音闻不是聋:尽管大自然的声音如此震撼,诗人却能清晰听到,表明他的心智敏锐,不受耳鸣的影响。
  • 一任大千都震吼:不论外界如何吵闹,诗人内心依然保持宁静的态度。
  • 便从卷叶订圆通:通过卷动的树叶,暗示诗人心灵的圆通与和谐,达到一种心灵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心灵状态进行对比,突出内心的宁静。
  • 拟人:赋予风声、水流以生命,使景象更具动感。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在喧嚣的外界,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和谐与通达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变幻与力量。
  • :代表流动与柔和。
  • 耳鸣:象征外界喧嚣对内心的影响。
  • 卷叶:暗示自然的变化与心灵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内心的宁静
    C) 社会的动荡

  2. “一任大千都震吼”中“大千”指的是什么?
    A) 个人
    B) 自然
    C) 广阔的世界

  3. 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激动
    B) 宁静
    C) 失落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山中问答》王维:展现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比较范成大的《耳鸣》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关注外界的喧哗与内心的宁静,后者则是对个人情感和思乡之情的抒发,二者皆表现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与探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