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炎气涨空碧,散作藕花秋。
幽趣兰为佩,浮生芥作舟。
可人从远别,何日许重游。
奁玉清无底,楼居第几州。
白话文翻译:
炎热的气息在空中弥漫,仿佛散作了秋天的藕花。
幽幽的趣味如兰花般佩戴在身,浮生如芥草般随波逐流。
你我在远方分别,何时才能再次重游?
那奁玉似乎无底,究竟居住在何处的楼阁?
注释:
- 炎气:指炎热的气息。
- 涨空碧:在空中弥漫,形容炎热的天气。
- 藕花秋:指秋天盛开的藕花,象征美丽与清凉。
- 幽趣:幽深的趣味,形容生活中的雅趣。
- 兰为佩:将兰花作为佩饰,象征高洁与优雅。
- 浮生:指短暂的生命。
- 芥作舟:用芥草做船,形容生命的渺小与飘荡。
- 可人:指可爱的人。
- 远别:远方的分别。
- 重游:再次相聚、重逢。
- 奁玉:奁是容器,玉是珍贵的材料,象征无底的思念。
- 楼居:居住的楼阁,象征着归宿与安宁。
- 第几州:在何处的意思,表达对归宿的思考。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兰为佩”与“浮生”均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常见于古代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舫,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多以情景相融、细腻动人著称。他的诗风受当时文人雅士影响,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王舫与友人陈石泉相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友谊的珍视。开头的“炎气涨空碧”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夏日的炎热,而“散作藕花秋”则转瞬将场景引入秋天的清凉,体现了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通过“幽趣兰为佩”表达了对生活雅趣的追求,同时又用“浮生芥作舟”隐喻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显示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在思念与期待的交织中,“可人从远别,何日许重游”一句道出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对重聚的渴望,诗人以疑问的方式增强了情感的张力,令人感同身受。最后,尾句“奁玉清无底,楼居第几州”则富有哲思,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对归宿的迷茫,仿佛在探索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成功传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炎气涨空碧:炎热的气息弥漫在蔚蓝的天空,表现出夏日的炎热。
- 散作藕花秋:将这股炎热比作秋天盛开的藕花,暗示着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 幽趣兰为佩:以兰花作为佩饰象征着高雅的情趣,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
- 浮生芥作舟:生命如同芥草般脆弱,暗示生活的无常与短暂。
- 可人从远别:提及与友人之间的远离,引发思念之情。
- 何日许重游:渴望重聚,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挂念。
- 奁玉清无底:比喻思念的深邃无尽,象征着难以填补的情感空缺。
- 楼居第几州:对归宿的迷茫,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探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气息比作藕花,生动形象;用“浮生”比喻生命的短暂。
- 对仗:如“幽趣兰为佩,浮生芥作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疑问句:使用疑问句增强了思念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友谊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炎气:象征着夏日的热情、生命的旺盛。
- 藕花:象征美丽、纯洁,暗示着温柔的情感。
- 兰:象征高雅与纯洁的品格。
- 芥:象征渺小与脆弱,反映生命的无常。
- 奁玉:象征珍贵的情感和思念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藕花”象征什么? a) 美丽与清凉
b) 生命的短暂
c) 富贵与繁华 -
诗中“浮生芥作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人生的幸福
b) 生命的脆弱
c) 对未来的期待 -
诗的最后一句“楼居第几州”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友谊的珍贵
b) 归宿的迷茫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 王舫的《次韵答陈石泉》与李白的《静夜思》: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王舫的诗更注重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而李白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舫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