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郊行次平野韵》

时间: 2025-01-19 17:24:48

楚泽凄凉笑屈原,行吟如在浣花川。

风回别墅闻桐角,烟冷荒郊挂纸钱。

麰麦正香田舍乐,茅柴初熟酒家连。

锦囊收拾归来晚,踏月闲敲款段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楚泽凄凉笑屈原,
行吟如在浣花川。
风回别墅闻桐角,
烟冷荒郊挂纸钱。
麰麦正香田舍乐,
茅柴初熟酒家连。
锦囊收拾归来晚,
踏月闲敲款段鞭。

白话文翻译

在楚国的湿地上,凄凉的景色让我想起屈原,
我吟唱的声音仿佛在浣花川边回荡。
微风拂过别墅,能听到桐树的角声,
冷烟缭绕在荒郊,纸钱挂在树上飘荡。
此时正是麦子香甜的季节,田舍里充满了欢乐,
茅柴刚熟,酒家也连成一片。
我装好锦囊,归家的时候已然很晚,
在月光下悠闲地敲打着马鞭,慢慢回家。

注释

  • 楚泽:指楚国的湿地,常与屈原的悲哀联系在一起。
  •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因爱国而投江自尽。
  • 浣花川:浣花川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美丽的自然环境。
  • 桐角:桐树的角声,象征自然的声音。
  • 纸钱:对亡者的祭奠,常见于传统习俗。
  • 麰麦:即小麦,代表丰收的季节。
  • 茅柴:茅草和柴火,这里指农家生活。
  • 锦囊:用来装东西的袋子,象征着归来的物品。
  • 款段鞭:轻轻敲打马鞭,表现悠闲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舫,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往往描绘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日,描绘了春天的郊外行走,表现出作者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欢乐,以及对屈原的追忆与感慨。诗中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屈原的追思。首联“楚泽凄凉笑屈原”不仅点明了诗的背景,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情感。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如“麰麦正香田舍乐,茅柴初熟酒家连”,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欢愉。诗人从个人的游历出发,带领读者走入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画卷,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和生活的乐趣。

在形式上,这首诗运用了对仗和押韵,使得诗句流畅而富有音乐感。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隐含着对历史的思考与反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情感深度,又充满了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泽凄凉笑屈原:点明了诗的背景,暗示屈原的悲剧与楚国的凄凉。
  • 行吟如在浣花川:描绘诗人吟唱的情境,浣花川是美好自然的象征,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
  • 风回别墅闻桐角:描写别墅周围的自然环境,桐树的声音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 烟冷荒郊挂纸钱:描绘祭奠亡者的场景,反映出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
  • 麰麦正香田舍乐:描绘丰收的景象,表现乡村生活的欢乐。
  • 茅柴初熟酒家连:表现出农家生活的气氛,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锦囊收拾归来晚:表达归家的情景,暗示诗人虽然归来晚,但心情愉悦。
  • 踏月闲敲款段鞭:表现悠闲的心态,踏月而行,象征着诗人的自由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得诗意更为深刻。
  • 拟人:通过声音、气味等给自然赋予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麰麦正香田舍乐,茅柴初熟酒家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对历史人物屈原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楚泽:象征历史的悲凉和诗人的感怀。
  • 浣花川:象征美好的自然环境与宁静的心境。
  • 桐角:自然的声音,象征和谐与安宁。
  • 纸钱:对逝去生命的祭奠,体现出对历史的反思。
  • 麰麦:象征丰收与喜悦,表现乡村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屈原”是哪个国家的诗人?

    • A. 齐国
    • B. 楚国
    • C. 秦国
    • D. 汉国
  2. “浣花川”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悲伤
    • B. 宁静
    • C. 烦闷
    • D. 战争
  3. 诗中“纸钱”的作用是什么?

    • A. 祭奠亡者
    • B. 购物
    • C. 装饰
    • D. 游戏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舫的《春日郊行次平野韵》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欢愉,而后者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舫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