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秋思十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8:50: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雨荡阑暑,一凉才有望。
夜气入灯花,细影摇书幌。
枫叶飞红薄,梦到吴江上。
孤笛过蒹葭,鲈鱼出烟浪。
觉来空惘然,猿子啼青嶂。
白话文翻译:
连绵的雨水冲刷着阳光,夏天的暑气刚刚消退。
夜晚的凉意透过灯光,细微的影子摇曳在书卷旁。
枫叶轻轻飞舞,梦里回到吴江之畔。
孤独的笛声穿过芦苇荡,鲈鱼在烟波中跃出水面。
醒来时只感到空虚惆怅,猿猴在青山中啼叫。
注释:
字词注释:
- 积雨:长时间下雨。
- 荡阑:冲刷、扫荡,阑指围栏、窗栏。
- 夜气:夜晚的凉气。
- 灯花:灯光的微弱光影。
- 细影:指细小的影子。
- 书幌:书卷旁的帷幔。
- 枫叶:秋天的枫树叶,象征凋零。
- 吴江:指江南的吴江,风景如画。
- 孤笛:孤独的笛声,代表思乡情。
- 蒹葭:芦苇丛。
- 鲈鱼:一种鱼,常出现在江南水域。
- 觉来:醒来之后。
- 猿子:猿猴的幼崽。
典故解析:
- 吴江:古代著名的水乡,以美丽的风景和江南水乡著称。
- 蒹葭:出自《诗经》,意为芦苇,常用于描写孤独、凄凉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诗歌和散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是思乡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所涉及的意象和情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反映出人们在变换的季节中对故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思乡情绪。首联“积雨荡阑暑,一凉才有望”,通过描绘雨后的清新感受,巧妙地引入了季节的变化,表现出夏季炎热的消退,预示着秋天的来临。紧接着的“夜气入灯花,细影摇书幌”则将视角转向夜晚,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灯下的微光和摇曳的影子,仿若在提醒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枫叶飞红薄”和“梦到吴江上”的描绘,渲染了秋天的凄美与乡愁。在梦中回到吴江,正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具象化。最后两句“觉来空惘然,猿子啼青嶂”则表达了诗人醒来后只感到惆怅与无奈,猿猴的啼叫反映出一种孤独的情感,与前文的思乡情绪相呼应。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秋季的惆怅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积雨荡阑暑:描绘了连续降雨后,暑气被冲刷的场景,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一凉才有望:夜晚凉意初现,给人带来期待与希望。
- 夜气入灯花:夜晚的气息透过灯光,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孤独的氛围。
- 细影摇书幌:细小的影子在书卷旁摇曳,暗示着诗人在静谧中思考。
- 枫叶飞红薄:秋天的枫叶渐渐变红,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秋的来临。
- 梦到吴江上:梦中回到吴江,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孤笛过蒹葭:孤独的笛声传来,增添了惆怅的情绪。
- 鲈鱼出烟浪: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的交融,表现出江南水乡的生机。
- 觉来空惘然:醒来后感到空虚无奈,流露出深切的孤独感。
- 猿子啼青嶂:猿猴的叫声与青山相伴,进一步渲染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夜气入灯花”,用光影描绘夜晚的氛围。
- 拟人:如“细影摇书幌”,赋予影子以生命感。
- 对仗:首联与颈联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秋天的感伤。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美丽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思乡的愁绪与时光的流逝。
- 灯光:象征温暖与孤独的对比。
- 枫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与生命的短暂。
- 吴江:故乡的象征,寄托着思念之情。
- 孤笛:象征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气入灯花”描绘了什么意境?
- A. 温暖的感觉
- B. 凉爽的夜晚
- C. 迷人的灯光
- D. 昏暗的角落
-
“枫叶飞红薄”中的“飞红”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繁盛
- B. 秋天的凋零
- C. 梦想的实现
- D. 春天的回归
-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现孤独?
- A. 鲈鱼跃出水面
- B. 猿子啼叫
- C. 夜气入灯花
- D. 细影摇书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秋思》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后者则更注重人际情感的刻画,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郑刚中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