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冬至夜》

时间: 2025-01-04 08:06:40

今夜云开北陆风,丈三将至土圭中。

剥穷谁见阴阳妙,来复方知天地功。

孤坐看灯浑是梦,苍颜被酒不生红。

却怜土俗追时节,言语虽殊意亦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夜云开北陆风,丈三将至土圭中。
剥穷谁见阴阳妙,来复方知天地功。
孤坐看灯浑是梦,苍颜被酒不生红。
却怜土俗追时节,言语虽殊意亦同。

白话文翻译:

今夜云层散开,北风呼啸而来,时至冬至。
剥离穷困,谁能看见阴阳的奥妙呢?
经历了轮回,才知天地的功用。
我独自坐着,望着灯光,恍若在做梦,
苍老的面容被酒色掩盖,脸上没有红润。
我怜悯那些世俗的人们追赶时节,
尽管他们的话语不同,内心的意图却是相同的。

注释:

  • 丈三:指的是阴历冬至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古代用来测量时间和季节。
  • 土圭:古代用土做的仪器,用来测量太阳的高度,用于确定阴阳。
  • 剥穷:指剥去贫穷的外壳,意指揭示深层的真理。
  • 阴阳:中国哲学中用以描述宇宙万物的两种基本力量。
  • 苍颜:指苍老的面容。
  • 被酒:因饮酒而面色苍白。

典故解析:

  • 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古代人们常在这一天进行祭祀和庆祝。
  • 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代表对立统一的两种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珍,号文心,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常以时事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冬至夜,诗人独坐,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孤独,结合冬至这一时节,表达了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庚午冬至夜》是一首在冬至之夜,诗人郑刚中独坐思索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冬至的天象,云开北风,象征着寒冷的冬季已到来,接着提到“丈三将至土圭中”,显示出诗人对古代天文与季节变化的关注。诗中“剥穷谁见阴阳妙”一句,表现出对世间真理的探索和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似乎在探讨生命的意义。

下半部分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孤坐看灯浑是梦”,诗人因饮酒而面色苍白,表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迷惘。最后两句“却怜土俗追时节,言语虽殊意亦同”则是对世俗生活的观察和同情,尽管人们在追逐时节、表达不同,但内心的情感却是相通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透出一丝孤独与哲理的气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今夜云开北陆风”:描绘夜空云层散开,北风呼啸,暗示冬季的来临。
    • “丈三将至土圭中”:提到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暗示时间的流逝。
    • “剥穷谁见阴阳妙”:剥离贫困,探讨阴阳的奥妙,体现哲理思考。
    • “来复方知天地功”:经历轮回后,才明白天地的作用。
    • “孤坐看灯浑是梦”:孤独地坐着,看着灯光,感觉如同在梦中。
    • “苍颜被酒不生红”:因饮酒而面色苍白,反映内心的苦闷。
    • “却怜土俗追时节”:对世俗人追赶时节的同情。
    • “言语虽殊意亦同”:尽管言语不同,内心情感却是相通的。
  • 修辞手法

    • 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如“今夜云开”与“丈三将至”形成鲜明对比。
    • 使用了拟人和比喻,如“剥穷谁见阴阳妙”赋予阴阳以生命。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冬至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孤独感与对世俗生活的关注。

意象分析:

  • :象征变化与无常,暗示人生的变迁。
  • 北风:代表寒冷与孤独,强化冬季的氛围。
  • :象征希望与梦境,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象征逃避与麻木,揭示诗人的苦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丈三”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古代乐器
    • B. 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 C. 一种建筑风格
  2.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看法是怎样的?

    • A. 赞美
    • B. 轻视
    • C. 同情
  3.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庚午冬至夜》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诗人孤独的情感,但郑刚中更多地关注于对自然与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自我陶醉与逃避现实的表现。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郑刚中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