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趣十二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4 10:23:24

幽趣无人会,须还我独亲。

开书风为揭,得睡懒相因。

雨后竹色净,月中梅意真。

北山小园景,莫怨未归人。

意思解释

幽趣十二首 其三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幽趣无人会,须还我独亲。
开书风为揭,得睡懒相因。
雨后竹色净,月中梅意真。
北山小园景,莫怨未归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幽静趣味的独特感受,感慨无人理解,唯有自己才能体会。翻开书卷,微风轻拂,令人困倦而想要小憩。雨后的竹子显得格外清新,月光下的梅花意境深远。北山的小园景色迷人,不必怨恨尚未归来的人。


注释:

  • 幽趣:幽静的趣味,指一种独特的情趣。
  • :理解、会意。
  • :必须、需要。
  • :亲近、亲密。
  • 开书:打开书籍,阅读。
  • :懒惰、无所事事。
  • :原因。
  • 竹色:竹子的颜色,这里指雨后清新的竹林。
  • 梅意:梅花的意境。
  • 莫怨:不要埋怨。
  • 未归人:尚未归来的人,可能指自己或者他人。

典故解析:

  • :在古代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坚韧和清高,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强。雨后竹色的清新和月中梅意的真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静谧的自然环境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幽趣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幽静趣味的钟情。诗的开头“幽趣无人会”道出了诗人对这种情趣的独特感受,仿佛在说,外界无人能理解他内心的宁静与幽雅。接下来的“须还我独亲”则展现出诗人渴望独处的愿望,似乎在强调与人共享的幽趣无法与独自享受相提并论。

“开书风为揭,得睡懒相因”中,诗人描绘了在微风中翻书的惬意,以及随之而来的懒散与安逸,营造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雨后竹色的清新和月中梅意的真实,展现了自然的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最后一句“北山小园景,莫怨未归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身边美景的陶醉,似乎在劝诫自己和他人不要因未归而感到怨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闲适,给人以深思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趣无人会:表达诗人感受到的幽静趣味,感叹无人能够理解。
  2. 须还我独亲:强调这种趣味需要自己独自体会。
  3. 开书风为揭:微风轻拂,翻开书本,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4. 得睡懒相因:在这种状态下,感到困倦,想要小憩。
  5. 雨后竹色净:雨后竹子显得格外清新,描绘了自然的美。
  6. 月中梅意真:月光下的梅花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感受。
  7. 北山小园景:北山的小园景色迷人,令人陶醉。
  8. 莫怨未归人:劝诫自己与他人不要因未归而感到怨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陶醉和对孤独情趣的追求,展现了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趣: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独特的情趣。
  • :象征坚韧、清高。
  • :象征高洁、坚强。
  • 北山小园: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充满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幽趣无人会”意指什么?
    A. 人人都能理解
    B. 无人理解
    C. 有些人理解
    答案:B

  2. “开书风为揭”中“开书”指的是什么?
    A. 关闭书本
    B. 阅读书籍
    C. 写书
    答案:B

  3. “雨后竹色净”描述了什么景象?
    A. 雨后的干燥
    B. 清新的竹子
    C. 竹子枯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幽趣十二首 其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向往,但郑刚中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而王维则结合了自然景色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