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净远亭晚望
原文展示:
鸂鶒娇红野鸭青,为人浮没为人鸣。忽闻风起仍波起,乃是飞声与落声。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鸂鶒和青色的野鸭在水中嬉戏,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发出鸣叫声。突然间,我听到风起,波浪也随之起伏,这声音是鸟儿飞起和落水的声响。
注释:
- 鸂鶒(xī chì):一种水鸟,体色鲜艳,常在水中活动。
- 娇红:形容鸂鶒的颜色鲜艳,娇美。
- 野鸭:一种普通的水鸟,常见于野外。
- 浮没:指水鸟在水面浮起或潜下。
- 风起:指风吹起,带来波动。
- 飞声与落声:指的是鸟儿飞起和落水时的声音。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涉及的水鸟及自然景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描绘自然的秀美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而闻名,作品中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傍晚,诗人站在净远亭,欣赏自然景色,感受到宁静与生机并存的氛围,是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赞美。
诗歌鉴赏:
《净远亭晚望》是杨万里的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傍晚时分,鸂鶒与野鸭在水中嬉戏的美丽场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诗的开头,两种水鸟的形象鲜活地跃然纸上,鲜艳的色彩与水面的青色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让读者看到了生动的画面。此外,诗人通过“忽闻风起仍波起”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界的动态之美,风与水波的起伏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一种诗意的象征,暗示着生命的变化与流动。
在这首诗中,杨万里运用了丰富的感官体验,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和谐。这种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宋代文人的人文关怀与自然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鸂鶒娇红野鸭青:通过色彩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两种鸟类在水中的生动形象。
- 为人浮没为人鸣:表现鸟类的活动状态,生动地描绘出它们浮出水面和鸣叫的情景。
- 忽闻风起仍波起:自然的变化,风的到来引起了水面波动,体现了自然的动感。
- 乃是飞声与落声:鸟儿飞起与落水的声音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音画。
修辞手法:
- 对比:颜色的对比(娇红与青)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拟人:鸟类的活动被赋予了生动的情感,仿佛在与人对话。
- 排比:利用相似的句式结构,加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生命的活力与宁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分析:
- 鸂鶒: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野鸭:代表自然的平和与自由。
- 风与波:象征着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了哪两种鸟类?
A. 白鹭与鸳鸯
B. 鸂鶒与野鸭
C. 麻雀与鸽子 -
诗中提到的“风起”是指什么现象?
A. 风吹动水面
B. 风吹倒树木
C. 风改变天气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的场景,表现出生命的生机与希望,和《净远亭晚望》的自然景象相呼应。
- 《山中杂诗》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写,展现了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与杨万里的诗风相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