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後睡觉》

时间: 2025-01-19 17:56:05

匆匆又过一阳生,睡恰浓时梦忽惊。

帘幕深沉入四寂,阶除点滴两三更。

灯摇芒角开成晕,风吸窗棂过後声。

不是寒鸡寒似我,如何不肯唤天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匆匆又过一阳生,
睡恰浓时梦忽惊。
帘幕深沉入四寂,
阶除点滴两三更。
灯摇芒角开成晕,
风吸窗棂过後声。
不是寒鸡寒似我,
如何不肯唤天明。

白话文翻译:

匆匆又过了一天,
正睡得酣梦中,突然惊醒。
帘幕深沉,周围寂静无声,
只有台阶上偶尔传来滴水声,已是两三更天。
灯光摇曳,映出模糊的光晕,
窗外风声轻轻拂过,带来些许冷意。
不是寒鸡在叫,而我却像寒鸡一样,
怎么还不肯叫醒天明呢?

注释:

  • 匆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一阳生:指的是白天的来临,阳光升起。
  • 睡恰浓时:指睡得正香。
  • 帘幕:窗帘或帷幕,表明室内环境。
  • 四寂:四下寂静,形容周围无声。
  • 阶除点滴:台阶上滴水的声音,指夜深时的静谧。
  • 灯摇芒角开成晕:灯光摇曳,形成模糊的光圈。
  • 风吸窗棂:风吹过窗棂,发出声响。
  • 寒鸡:指清晨时分鸡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年-125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等题材,并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至後睡觉》写作于杨万里晚年时,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这一时刻的珍惜和对清晨的期待。

诗歌鉴赏:

《至後睡觉》是一首描写夜深人静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在夜晚的孤独与安静。他用“匆匆又过一阳生”开篇,暗示时间的流逝,紧接着描绘了自己在梦中被惊醒的情景,表现出一种突如其来的不安与迷茫。诗中提到的“帘幕深沉入四寂”更是突显了环境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随着诗情的推进,诗人通过“灯摇芒角开成晕”和“风吸窗棂过後声”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细腻与动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两句“不是寒鸡寒似我,如何不肯唤天明”,更是引人深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期待,似乎在呼唤着光明和希望的到来。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夜晚的描写,又有对清晨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匆匆又过一阳生:时间飞逝,白天又来临。
  2. 睡恰浓时梦忽惊:正在酣睡中,梦境却被惊扰。
  3. 帘幕深沉入四寂:窗帘垂下,四周显得格外寂静。
  4. 阶除点滴两三更:只有楼梯上偶尔传来滴水声,已是夜深。
  5. 灯摇芒角开成晕:灯光摇曳,映出圆形光晕。
  6. 风吸窗棂过後声:风轻拂窗棂,带来声响。
  7. 不是寒鸡寒似我:不是鸡叫得寒冷,而我却感到冷。
  8. 如何不肯唤天明:为什么还不愿意叫醒天明。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灯摇芒角”拟人化,增添了画面感。
  • 对仗:如“点滴两三更”和“吸窗棂过後声”,形成对称的韵律。
  • 比喻:用“寒鸡”比喻自己内心的孤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夜晚的深刻感受与对清晨的渴望,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希望的追寻。诗人通过夜晚的静谧,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希望与光明,虽在夜晚却有微弱的光亮。
  • :代表着变幻与无常,带来声音和冷意。
  • :象征着内心的渴望与逃避,反映出对现实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寒鸡”意指什么?

    • A. 早晨的鸡叫
    • B. 冷淡的情感
    • C. 寂静的夜晚
    • D. 温暖的回忆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生活的热爱
    • C. 对清晨的期待
    • D. 对夜晚的恐惧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但侧重于思乡之情。
  • 《夜泊牛渚怀古》:在夜晚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宋代诗人研究》
  • 《杨万里诗歌选》

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至後睡觉》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