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敕为诗》

时间: 2024-12-29 19:47:10

池平生已合,林花发稍稠。

风入花枝动,日照水光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敕为诗
作者: 萧绎〔南北朝〕

池平生已合,林花发稍稠。
风入花枝动,日照水光浮。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命令已经到来,池水变得平静而清澈,树林里的花朵悄然绽放,数量也逐渐增多。微风吹拂,花枝在轻轻摇动,阳光洒在水面上,水光闪烁,如同波动浮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池平:池水平静,形容水面如镜。
  • 生已合: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万物复苏。
  • 林花:树林中的花朵。
  • 发稍稠:逐渐开放,数量也多了。
  • 风入:风吹入。
  • 花枝动:花枝随风摇动。
  • 日照:阳光照射。
  • 水光浮:水面上闪烁的光影。

典故解析:

春天在古代文学中象征着新的生命和希望,常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此诗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绎,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南朝,生活于动荡的年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绘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他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春敕为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诗的开头“池平生已合”,便以“池”与“平”的对仗,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感觉,仿佛这一刻时间静止,万物都在春天的召唤下苏醒。接下来的“林花发稍稠”,则通过“林花”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树林中,花朵的逐渐开放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风入花枝动”一句,描绘了春风的轻柔,赋予了花枝生命的灵动,展现了春天的柔和与温暖。而最后的“日照水光浮”,则通过阳光照射水面,展现了春天阳光明媚的特质,水面上的光影浮动,象征着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在描写春天的景象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平生已合:池水平静,暗示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
  • 林花发稍稠:树林中的花朵开始绽放,生气勃勃。
  • 风入花枝动:微风吹过,花枝轻轻摇动,表现春风的温柔。
  • 日照水光浮: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水波荡漾,光影闪烁,营造出春日的美丽场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池平”与“林花”,使诗句更具节奏感。
  • 拟人:如“风入花枝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比喻:水光浮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生机,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安详的心境。
  • 林花:象征生命的复苏与美好的希望。
  • :象征春天的温暖与活力。
  • 日照:象征生命的光辉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林花”指的是什么? A. 树木
    B. 花朵
    C. 草地
    D. 水面

  2. “池平生已合”意指什么? A. 池水波动
    B. 池水清澈平静
    C. 池水干涸
    D. 池水冰冷

  3. 诗中用来形容春风的词句是? A. 风入花枝动
    B. 日照水光浮
    C. 林花发稍稠
    D. 池平生已合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晨曦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 白居易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和变化,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诗经与汉乐府》
  • 《南北朝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