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官舟已落三洪口,犹在飞流澒涌间。
放棹忽闻过乱石,开窗始觉慰愁颜。
云连雪浪瞿塘峡,树隐青泥古剑关。
谩有微吟追太白,此身疑谪夜郎还。
白话文翻译:
官船已经驶入三洪口,依然在奔腾的水流中。
放下桨忽然听到过石头的声音,打开窗户才觉得到些许安慰。
云层与雪浪连绵在瞿塘峡,树木隐没在青泥之中古剑关。
虽然随意吟唱追随太白(李白),此身却疑似被贬到夜郎(地名)去。
注释:
- 官舟:官府的船只。
- 三洪口:指长江三峡之一的三洪口,水流急促。
- 澒涌:形容水流激荡、汹涌的样子。
- 放棹:放下桨,意为停船。
- 微吟:轻声吟唱。
- 太白:指唐代诗人李白,以其豪放的诗风著称。
- 夜郎:古代地名,传说中有一个偏僻小国,常用来形容被贬谪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蕡,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多反映游历之趣和对自然的热爱。其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过三洪》创作于诗人乘船经过三洪口时,感受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自身情感的共鸣,表达了对李白的向往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过三洪》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交融的诗歌。诗人在飞流澎湃的三洪口,目睹壮丽的峡谷景色,心中产生了无尽的情思。首联“官舟已落三洪口,犹在飞流澒涌间”中,诗人通过“官舟”与“飞流澒涌”的对比,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接着,诗人放下桨,听见乱石的声音,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打开窗户的动作象征着对外界的接纳,内心的忧愁也因此得到些许慰藉。
第三联“云连雪浪瞿塘峡,树隐青泥古剑关”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云与浪的交融,树木隐没在青泥中的静谧感,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深邃。最后一句“谩有微吟追太白,此身疑谪夜郎还”则流露出对李白的敬仰与自我身世的思索,疑似被贬的感情与李白的豪情相映成趣,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我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结合对自身情感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景象的珍视,传达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与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官舟已落三洪口:官船已在三洪口停靠,暗示诗人身处的环境。
- 犹在飞流澒涌间:仍然在急流奔涌之中,突出环境的险恶与壮观。
- 放棹忽闻过乱石:放下船桨,突然听到水流与石头碰撞的声音,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 开窗始觉慰愁颜:打开窗户,才觉到内心的忧愁得到些许舒缓。
- 云连雪浪瞿塘峡:描绘瞿塘峡的壮丽,云与雪浪交织,形成壮观景象。
- 树隐青泥古剑关:树木隐没在青泥之中,古剑关的历史感显现出一种苍凉。
- 谩有微吟追太白:随意吟唱,试图追随李白的豪情。
- 此身疑谪夜郎还:感慨自己如同被贬谪至夜郎,反映出诗人的无奈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相结合,形成对比。
- 对仗:如“云连雪浪,树隐青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声音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动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个人境遇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体现出一种在壮丽自然中寻求慰藉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洪口:代表险峻、壮丽的自然环境。
- 瞿塘峡:象征历史与人文的结合。
- 太白:象征豪放与自由的诗人形象。
- 夜郎:代表被贬的命运与自我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太白”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D) 陶渊明
-
“官舟已落三洪口”中,“三洪口”主要指什么?
- A) 一条河
- B) 一座山
- C) 一处水流急促的地方
- D) 一座城市
-
诗中提到的“夜郎”象征什么?
- A) 富饶
- B) 被贬谪的无奈
- C) 自由
- D) 美好生活
答案:
- B) 李白
- C) 一处水流急促的地方
- B) 被贬谪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孙蕡《过三洪》: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多地展现了豪放与洒脱的个性,而孙蕡则在壮丽的自然中融入了更多的忧愁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白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