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城山挂月堂壁》

时间: 2025-01-06 10:48:07

百叠烟鬟得眼明,坐来心迹喜双清。

秋阳满地西风起,犹有啼莺四五声。

意思解释

题城山挂月堂壁

作者:范成大 〔宋代〕

原文展示:

百叠烟鬟得眼明,坐来心迹喜双清。
秋阳满地西风起,犹有啼莺四五声。

白话文翻译:

在这挂月堂的墙壁上,烟雾缭绕的头发把眼睛照亮,坐下来的时候心中愉悦,感到一份清净。秋天的阳光洒满大地,西风渐起,依旧能听见四五只黄莺在啼鸣。

注释:

  • 百叠烟鬟:形容女子的发髻高耸如山,轻雾缭绕。
  • 眼明:眼睛明亮,心中清晰。
  • 心迹:心中的感受和情感。
  • 双清:一份清净的心境。
  • 秋阳:秋天的阳光。
  • 西风:来自西方的凉风。
  • 啼莺:黄莺鸟的鸣叫。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啼莺”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在秋天的背景下提到莺鸟,暗示了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脆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宗尹,南宋诗人、词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城山的挂月堂写成,描绘了秋天的清新与宁静。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题城山挂月堂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季氛围的敏锐感受。开头“百叠烟鬟得眼明”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形象,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接下来的“坐来心迹喜双清”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仿佛在这自然的怀抱中,烦恼与忧虑都被抛诸脑后。秋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温暖的阳光洒遍大地,西风的起伏则增添了一丝凉意,仿佛让人意识到岁月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最后“犹有啼莺四五声”一句,诗人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尽管是秋天,依然可以听到莺鸟的啼鸣,这既是对生命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百叠烟鬟得眼明:描写女子的发髻,暗喻美丽与清晰的视野。
    • 坐来心迹喜双清:坐下后,内心的喜悦与宁静。
    • 秋阳满地西风起:秋天的阳光与渐起的西风,展现自然景色。
    • 犹有啼莺四五声:尽管是秋季,生命依旧在继续,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百叠烟鬟”比喻女子之美。
    • 拟人:西风的起伏,给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秋阳满地”与“西风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宁静中反思生命与时光的感悟。

意象分析:

  • 烟鬟: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柔情。
  • 秋阳:代表温暖和光明,也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 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啼莺: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叠烟鬟”描写的是谁的形象?
    a) 男子
    b) 女子
    c) 风
    d) 明月

  2.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 “犹有啼莺四五声”中,“啼莺”象征了什么?
    a) 秋天的凋零
    b) 生命的活力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希望

答案:

  1. b) 女子
  2. c) 秋
  3. b) 生命的活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范成大的《题城山挂月堂壁》与杜甫的《秋夕》,两者都描写了秋季的景象,但范成大更侧重于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而杜甫则通过秋天的景象表现了更为深沉的思绪与对兄弟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