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妙寺即事》

时间: 2024-09-19 21:54:43

寺小经年久,地偏人到稀。

山光含野色,泉脉出林霏。

老树藏金粟,繁枝长绿衣。

门前千岁柏,长日映清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宣妙寺即事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寺小经年久,地偏人到稀。
山光含野色,泉脉出林霏。
老树藏金粟,繁枝长绿衣。
门前千岁柏,长日映清晖。

白话文翻译:

这座小寺庙经过多年,已经显得古老偏僻,来这里的人很少。山的光影中蕴含着野外的色彩,泉水从林间雾气中流出。老树上藏着金色的果实,繁茂的枝叶披上了绿色的衣裳。寺庙门前的千年柏树,长长的阳光映照在它的清辉之上。

注释:

  • 寺小:指寺庙不大。
  • 经年久:指经过多年的时间。
  • 地偏人到稀:表示地处偏僻,人迹稀少。
  • 山光含野色:山的光影中蕴含着自然的色彩。
  • 泉脉出林霏:泉水从树林的雾气中流出。
  • 老树藏金粟:老树上隐藏着金色的果实。
  • 繁枝长绿衣:茂盛的树枝上覆盖着绿色的叶子。
  • 千岁柏:指古老的柏树,象征长寿。
  • 长日映清晖:长长的阳光照耀在清澈的光辉上。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卫宗武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卫宗武游历宣妙寺期间,反映了他对寺庙宁静环境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宣妙寺即事》是卫宗武在宣妙寺游览时的即兴之作,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寺庙的幽静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气氛。诗中“寺小经年久,地偏人到稀”开篇即交代了寺庙的环境和历史,给人一种孤寂而古老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恬淡而和谐的生活状态。

诗中“山光含野色,泉脉出林霏”通过描写山水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和美丽,而“老树藏金粟,繁枝长绿衣”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丰盈的意象,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馈赠。最后“门前千岁柏,长日映清晖”将目光转向了寺庙的门前,千年柏树象征着长寿与坚韧,映照在阳光下,更添了几分温暖和宁静。

总的来看,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寺小经年久:小寺庙经历了多年的历史,给人一种古老的印象。
  2. 地偏人到稀:地处偏僻,来这里的人很少,增强了孤寂感。
  3. 山光含野色:山的光辉中包含了自然的色彩,表现自然的美。
  4. 泉脉出林霏:泉水流出,给人清新的感觉,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5. 老树藏金粟:老树上有金色的果实,象征着富饶和生命的延续。
  6. 繁枝长绿衣:繁茂的树枝上覆盖着绿色的叶子,表现生机勃勃。
  7. 门前千岁柏:古老的柏树象征着长寿,增添了历史感。
  8. 长日映清晖:阳光照射在柏树上,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老树藏金粟”,用金色果实比喻老树的丰盈。
  • 对仗:诗句之间存在一定的对仗关系,如“山光”与“泉脉”形成呼应。
  • 拟人:无形的光影和泉水赋予了生命,使自然景物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反映了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寺庙:象征宁静和宗教信仰的寄托。
  • 山光:代表自然的美丽和光明。
  • 泉水:象征生命和活力。
  • 老树:象征古老和生命的延续。
  • 柏树:象征长寿和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述的寺庙是怎样的环境? A. 热闹
    B. 偏僻
    C. 现代
    D. 富丽

  2. “山光含野色”中的“野色”指的是? A. 人工色彩
    B. 自然色彩
    C. 暗淡色彩
    D. 明亮色彩

  3. 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D. 忧国忧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主题围绕宁静和隐逸生活,展现了与《宣妙寺即事》相似的情感基调。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则通过朋友的聚会传达了对人情的思考,展现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卫宗武相关传记与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