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见草生池,俄惊草又衰。
秋山缩鳞甲,寒渚烛须眉。
花露先春信,林存傲岁枝。
新阳已潜动,为报众芳知。
白话文翻译
初次看到池塘边的草长出来,没多久又惊讶地发现草已经衰弱了。
秋天的山峦仿佛缩小了鳞甲,寒冷的水边烛火照耀着须眉。
花上的露珠提前传递了春天的消息,树林里傲然挺立着岁月的枝条。
新阳已经悄悄升起,为了告知万物复苏的消息。
注释
- 初见:第一次看到。
- 俄惊:不久就感到惊讶。
- 草生池:指池塘边的草刚刚长出来。
- 秋山缩鳞甲:形容秋天的山像缩小的鳞甲,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寒渚:寒冷的水边。
- 烛须眉:烛火照耀着须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春信:春天的消息。
- 傲岁枝:在岁月中依然傲然挺立的树枝。
- 新阳潜动:新生的阳光悄悄升起。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直接的典故引用,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季节变迁和生命轮回的主题,常见于宋代诗人的作品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活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新阳前口占》创作于春秋之交,诗人在此时刻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虽然仍有秋冬的余寒,但春天的生机已开始显现。诗人借此表达对生命复苏的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诗的开头“初见草生池”,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初现,草在池边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复苏。然而接下来的“俄惊草又衰”又引人深思,似乎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描绘了秋山的景象,“秋山缩鳞甲”,将秋天的萧瑟与春天的活力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最后,诗的尾声“新阳已潜动,为报众芳知”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自然轮回的深刻理解,既有对过去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展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见草生池:描绘了春天初现的场景,池塘边的草刚刚长出,象征着生命的开始。
- 俄惊草又衰:草刚长出没多久就又显得衰弱,暗示生命的脆弱。
- 秋山缩鳞甲:秋天的山显得萧条,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季节的变化。
- 寒渚烛须眉:描绘寒冷水边的烛火,带来温暖,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 花露先春信:花上的露珠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传递了生命的消息。
- 林存傲岁枝:树木在岁月中依然挺立,表现了生命的坚韧。
- 新阳已潜动:新阳光的出现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为万物复苏做好准备。
- 为报众芳知:阳光的升起是为了告知万物复苏的消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山缩鳞甲”,将山比作鳞甲,生动形象。
- 拟人:如“新阳已潜动”,赋予阳光以动作,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较为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秋山: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萧条。
- 花露:传递春天的信号,象征着新生。
- 新阳:象征着希望与光明,代表着万物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句“初见草生池”中,草的生长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开始
- B. 时间的流逝
- C. 生命的结束
-
“秋山缩鳞甲”中的“鳞甲”是指什么?
- A. 鱼的鳞片
- B. 山的外形
- C. 树的树皮
-
整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对春天的期待
- C. 对秋天的怀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新阳前口占》: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期待,但《春晓》更侧重于春天带来的宁静与美好,而《新阳前口占》则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