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次韵再赋二首》

时间: 2025-01-04 13:15:12

当年双璧甲科郎,未羡燕山五桂芳。

奏赋何曾因狗监,谏书直乞罢鹰坊。

聚萤窗冷韦编蠹,下马陵芜宰树苍。

不是使君来北海,邦人岂识郑公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年双璧甲科郎,未羡燕山五桂芳。
奏赋何曾因狗监,谏书直乞罢鹰坊。
聚萤窗冷韦编蠹,下马陵芜宰树苍。
不是使君来北海,邦人岂识郑公乡。

白话文翻译:

当年我和我的同伴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丝毫不羡慕燕山的五桂花香。
我的赋诗从未依赖于狗监的推荐,谏言的书信只是恳求罢免鹰坊的官职。
在寒冷的窗前,聚集着萤火虫,韦编的书卷已被虫蛀,下马时看到陵墓杂草丛生,树木苍翠。
如果不是使君您来北海,百姓又怎么会了解郑公的故乡呢?

注释:

  • 双璧:指两个优秀的人才,这里指诗人和他的同伴。
  • 甲科郎:指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的人。
  • 燕山五桂:燕山的五株桂花,象征着美好和荣华。
  • 狗监:指官场中低级的监视者或小官,代指不受重视的推荐。
  • 谏书:对君主的劝谏书信。
  • 鹰坊:指专门饲养鹰的场所,象征权力与地位。
  • 韦编:指书籍,韦编是古代用韦皮编制的书卷。
  • 陵芜:指坟墓周围的杂草丛生,象征荒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仙,号梦溪,南宋诗人、词人和政治家,出生于今江苏省。其诗风清新俊逸,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个人的遭遇和对国家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与对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成就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提到诗人与同伴在科举中获得的成功,却并不羡慕他人的荣耀,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后半部分则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反映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提到的萤火虫和苍翠的树木,既增添了诗的意境,又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在情感的深度与意象的丰富性上,体现了刘克庄特有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年双璧甲科郎:回忆往昔辉煌,表达对青春的怀念。
  • 未羡燕山五桂芳:指对他人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
  • 奏赋何曾因狗监: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才华不依赖于低级官员的推荐。
  • 谏书直乞罢鹰坊:强调自己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权力的质疑。
  • 聚萤窗冷韦编蠹:描绘孤独的生活情景,反映内心的惆怅。
  • 下马陵芜宰树苍: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园荒凉的感慨。
  • 不是使君来北海:借用他人的到来,反映对故乡的情感。
  • 邦人岂识郑公乡:表达人们对故乡的陌生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狗监”与“鹰坊”隐喻官场的复杂与不公。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文字的韵律感。
  • 意象:萤火虫、苍树等意象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个人荣华的淡然、对政治环境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璧:象征优秀的才华与成就。
  • 萤火虫:象征孤独与希望的微光。
  • 苍树:象征岁月的沉淀与生命的顽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双璧”在诗中指代什么? A. 两个美丽的石头
    B. 两个优秀的人才
    C. 两个花园

  2. 诗中提到的“狗监”指代什么样的人物? A. 高官
    B. 低级官员
    C. 学者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陌生感
    B. 对故乡的热爱
    C.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名篇,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情的交融。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豪情,风格却更为奔放。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自然与人的和谐,情感上更为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